白话文学和平民文学

什么是白话文学?白话文学是“五四”文学革命中兴起的一种新文学。胡适在1917年1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文学改良议》一文中,率先提出白话文学的主张,并且断言“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白话文学和平民文学

陈独秀在随即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中,进一步提出要建立一种能“赤裸裸的抒情写世”,对大多数人民群众有所裨益的新文学。1918年,胡适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进一步论证了白话文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他认为“死文字决不能产生出活文学”,“中国若想有活文学,必须用白话,必须用国语,必须做国语的文学”。

作为白话文的积极倡导者,胡适是有历史功绩的。不过,胡适的主张本身也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容易混淆人们对新文学本质的认识。对此,李大钊、鲁迅等人及时著文强调思想革新在建设新文学中的重要性。以鲁迅为首的一批作家在理论阐述的同时,更以丰硕的创作成果推动了白话文学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白话文学的时代优越性,散文和小品文的成功甚至证明了“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鲁迅:《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在五四新文学之后,白话文学逐步取代文言而成为中国文学的主体。

什么是平民文学?平民文学是“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一种文学主张。1919年1月,周作人在《每周评论》第五号上发表《平民文学》一文,正式提出“平民文学”的口号。他认为,“平民的文学与贵族的文学相反”,“只应记载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两种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平民文学应以普通的文体,记普通的思想与事实”;“第二,平民文学应以真挚的文体,记真挚的思想与事实”。

白话文学和平民文学

周作人还主张文学作品“自然应有艺术的美”,但反对“以美为主的唯艺术派”的享乐的、游戏的态度。同时要求文学家应成为“先知或引路人”,要“研究平民生活”,关注“人类的命运”(周作人:《平民文学》)。

虽然周作人所说的“平民”实际上只是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但他所提出的这一文学主张,在“五四”时期反封建的历史条件下,显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对于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