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羡鸳鸯不羡仙是什么意思

鸳鸯是一种水鸟,属于亚洲亮斑冠鸭,它与西半球的林鸭关系较近,比鸭小,栖息于池沼之上,雌雄从不相离,如一只被人捉走,则另一只会相思而死,是我国的一种珍禽。

人们常用鸳鸯比喻恩爱夫妻;用“鸳鸯戏水”比喻夫妇相亲相爱,闺房中的枕头和被子则被称为“鸳鸯枕”和“鸳鸯被”。

“鸳鸯”一词,从文字构形上便使人感受到它们的相依相恋,以及所代表的安详和相互间浓浓的爱意。“鸳”是鸳鸯中的雄鸟,羽毛美丽,头有紫黑色羽冠,“鸳”字上半部分的“犯”,左偏旁是“夕”,表示夜晚,右形旁“已”,指跪坐的人,合起来“犯”形象地表示出夜里圆转身子侧卧休息的样子。而“鸳”正是常把脖子圆转地插进羽毛中休息。

只羡鸳鸯不羡仙是什么意思

“鸯”是鸳鸯中的雌鸟,全体苍褐色,“鸯”字上半部分的“央”,像在脖子中缠绕的样子,“鸯”恰恰喜爱将脖子缠绕在鸳的脖圈中。“西风吹堕红蕖里,照见鸳鸯自在眠。”这是一副多么令人羡慕的情景啊。

读起“鸳鸯“二字,总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但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吟道:“鸳鸯瓦冷霜华重”,用反比的手法,形容唐玄宗赐杨贵妃死后,孤独不堪的唐玄宗在卧室中无聊寂寞的情景,又是多么令人倍感凄凉。

“只羡鸳鸯不羡仙”出自《长安古意》,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卢照邻的代表作,也是初唐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原句为“愿作鸳鸯不羡仙”。

在这首长篇七言诗中,诗人用传统题材写自身的感受,以铺陈的笔法,描称”正教三大高手之一“绘当时京都长安的现实生活场景,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写权贵阶层骄奢淫逸的生活及内部倾轧的情况,深寓讽喻之旨;同时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寂寥之感和牢骚不平之气,也揭示了世事无常、荣华难久的生活哲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一下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

只羡鸳鸯不羡仙是什么意思

【人物简介】

卢照邻(生卒年不详),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诗人。

卢照邻博学能文,起家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迁益州新都县尉。离职后逗留蜀中,放旷诗酒。后因身染风疾,痛苦不堪,自沉颍水而死。卢照邻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著有《卢照邻集》《幽忧子》。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