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和了解文学描写手法中的“引类取譬”

什么是引类取譬?引类取譬是一种文学描写手法。在文学作品中描写对象有的比较抽象,象歌声转瞬即逝,光影动荡不已,很难捉摸。有的比较陌生,象哥德巴赫猜想、股票涨落的规律之类,就是一般人所不知晓的。在此,《网站投稿》小编就和朋友们探讨一下常用文学描写手法“引类取譬”。

文学描写手法”

人们熟悉的东西可以不写或少写,而抽象的东西、陌生的东西在作品中就不应再以抽象或陌生的面目出现。引类取譬就是比拟的方法,亦即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使陌生的东西借助于人们熟悉的类似物表现出来的方法。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中有一段写白妞说书的情景,非常逼真,那优美的声音如可闻见,采用的就是这种“引类取譬”的表现方法,如下面这段描写:

……(王小玉)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象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迭,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迭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刘鹗《老残游记》)

文学描写手法

“引类取譬”这种描写方法经常为人们所使用,但想用好却不容易。有位青年作者写运动场面有这样的比喻:“一百一十公分高栏,象数十道高高的障碍横拦在百米跑道上。”高栏本来就是障碍,跨栏就是跨越障碍的比赛,这样的比喻和古人所批评的“以弹说弹”不是如出一辙吗?

当然,文学描写的技法还有很多,欢迎喜欢文学写作的朋友们经常来《网站投稿》探讨并各抒己见,我们也会在以后的时间里推荐更多有关文学描写技巧的文章。

【人物简介】

刘鹗(1857-1909),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