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与《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被俘,软禁在宋都汴京,春花秋月使他触景生情,回想起往日南唐的宫廷生活,愁苦万分,就写下了这首词。春花秋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本来应该引起人们的欢乐,而对于亡国君主李煜,却偏偏勾起了他伤心的回忆。因而,这种美景反成为惹人烦恼,甚至是可诅咒的了。因为他过去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他往日的欢乐却一去不返了。所以,在首句,他就发出了哀怨的感叹。“何时了”的“了”,当了结讲。他埋怨春花秋月为什么一再到来,致使他回忆起数不清的往事,倍感辛酸。“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是春天的风,春风的吹拂通报了春天的到来,而他却难以入睡,对着明月想起(“回首”)灭亡的故国,更叫他痛苦难忍。“不堪”,受不了的意思。
想起那遥远的故国,最使他不堪忍受的是“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阑”,雕花的栏干。“玉砌”,如玉的石阶。“朱颜”是红润的脸色。他暗自思量,往日生活于其中的,那富丽堂皇的宫殿,想来应该依然存在吧!所不同的只是他已经失去了旧时的容颜,而变得十分憔悴了。言下之意是说,现在已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他已从一国之君变成形容枯槁的阶下囚了。
从首句到这里,作者一直是在直抒情怀。他将思绪分为三组,每组都通过联想将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心潮的波澜起伏,抒发了抚今追昔的感情。“何时了”充满了哀怨;“知多少”感慨无穷;“东风”而冠以“又”字,织进了复杂的心情,“回首”而“不堪”,沉痛已极,“应犹在”的推测,出自辛酸的眷恋,“朱颜改”的悲叹,满腹凄凉。句句写愁,但始终没有在字面上写出一个愁字。直到最后,才象涓涓细流,汇合成奔腾的江河,集中地、尽情地倾吐了他的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几多”,即多少。“恰似”,正象。作者自设问答说,请问你的愁到底能有多少?正象春天那充溢的江水,汹涌浩荡,奔流不息,无穷无尽哪。这里用春水作比喻,看来好象是切合时令,信手拈来。其实,是来自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李煜被俘前,一直生活在濒临长江的金陵,对春江奔流的情景,想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之前,李白曾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来形容愁思的不可抑止。李煜却别有创造地从正面用波涛滚滚的江流比喻他无穷无尽的哀愁。这个比喻,由于它的生动、贴切,使这两句词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李煜在这首词里表面上是写追怀昔日帝王生活的哀愁,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他不仅过着囚犯一般的生活,他的妻子小周后还受到了侮辱,但他在词里不敢把他们所遭受的侮辱表达出来,只能说成为怀念昔日帝王生活而哀愁,即使这样,还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这首词在写情方面的艺术表现技巧,是很值得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