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的景物描写美文欣赏及屠格涅夫简介

这段优美的景物描写摘自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作者把一幅美丽的草原上的晴空景色像画卷一样展现在读者眼前,文笔细腻,想象丰富,色彩鲜明,风格清新。

【景物描写美文】

草原上的晴空

这是七月里的睛朗的一天,只有天气稳定的时候才能有这样的日子。从清早起天色就明朗;朝霞不象火一样燃烧,而散布着柔和的红晕。太阳——不象炎热的旱天那样火辣辣的,不象暴风雨前那样暗红色的,却显得明净清澈,灿烂可爱——从一片狭长的云底下宁静地浮出来,发出清爽的光辉,沉浸在淡紫色的云雾中。

屠格涅夫的景物描写欣赏及屠格涅夫简介

舒展着的白云上面的细边,发出象小蛇一般的闪光,这光彩好象炼过的银子。……但是忽然又迸出动摇不定的光线来,——于是愉快地、庄严地、飞也似地升起那雄伟的发光体来。

到了正午时候,往往出现许多有柔软的白边的、金灰色的、圆而高的云块。这些云块好象许多岛屿,散布在无边地泛滥的河流中,周围环绕着纯青色的、极其清澈的支流,它们停留在原地,差不多一动也不动;在远处靠近天际的地方,这些云块互相移近,紧挨在一起,它们中间的青天已经看不见了,但是它们本身也象天空一样是蔚蓝色的,因为它们都浸透了光和热。

天边的颜色是朦胧的、淡紫色的,整整一天都没有发生变化,而且四周围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地方暗沉沉,没有一个地方酝酿着雷雨;只是有的地方挂着浅蓝色的带子:这便是正在洒着不易看出的细雨。

屠格涅夫的景物描写欣赏及屠格涅夫简介

傍晚,这些云块消失了;其中最后一批象烟气一样游移不定而略带黑色的云块,映着落日形成了玫瑰色的团块;在太阳象升起时一样宁静地落下去的地方,鲜红色的光辉短暂地照临着渐渐昏黑的大地,太白星象有人小心地擎着走的蜡烛一般悄悄地闪烁着出现在这上面。

在这些日子,一切色彩都柔和起来,明净而并不鲜艳;一切都带着一种动人的温柔感。在这些日子,天气有时热得厉害,有时田野的斜坡上甚至闷热;但是风把郁积的热气吹散,赶走,旋风——是天气稳定不变的确实的征候——形成高高的白色柱子,沿着道路,穿过耕地游移着。

在乾燥而清净的空气中,散布着苦艾、割了的黑麦和荞麦的气味;甚至在入夜以前一小时还感觉不到一点湿气。(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美文赏析】

屠格涅夫在《猎人笔记》中的这段景物描写,文笔细腻,想象丰富,色彩鲜明,风格清新。读者看后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饱餐草原睛空的秀色,甚至嗅到了草原上特有的芳香。

屠格涅夫的景物描写欣赏及屠格涅夫简介

【屠格涅夫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

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

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1883年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感谢您浏览《网站投稿》景物描写栏目,欢迎给《网站投稿》景物描写栏目投稿、留言、评论。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