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这句话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南宋的文天祥。那么,怎样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这句话中的“死”字呢?在此,《网站投稿》小编就和朋友们聊一聊这个“死”字,“死”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形旁“歹”残骨,表示死,形声旁“匕”表示倒人。本义指生命终止,如死尸、死耗(指死亡的消息)。
“生与死是无法抗拒的,我们只能享受二者间的一段时光。”只有了解死,才能知道生。许多人特别惧死恋生,以为自己不应该永远从人世间消失,在《庄子·应帝王》篇中,记载了一则中国古人畏惧死亡的故事:“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死生、存亡、祸福、寿天,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虽然人人都明知自己终有一死,然而却不敢坦然面对能测人死期者,都像逃避瘟疫一样地躲避他,都想尽量掩盖自己必死的事实。
那么,人为什么会畏惧死亡呢?从一般意义上讲,死就是生物有机体生命的终止和结束,就是从存在到不存在。在小孩子的眼中,认为死就是不能说话,不能吃饭,不能玩耍,什么也不知道,永远被埋在那黑暗冷森的地下。对于成年人来说,死意味着与自己所爱的亲人永别,意味着自己的生活、事业和责任被强行中断,意味着失去自己在人生中所拥有的一切。因此,死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痛苦。
然而,历史上仍有很多人视死如归,“宁以玉碎,不为瓦全”。“我不想(死后)居住在一个有名的地方,我要让我住的地方变得有名。”这句话深刻表达了一位胸怀坦荡者的生死观。
由死就是生物有机体生命的终止和结束,引申指穷,尽,如“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由人不愿意死而在死前的挣扎引申指拼命,如死战;又指坚持不变,不可调和的,固守;抱着不放,如死心塌地、死不认错、心还没死;也指不灵活;不能通过的,不流通,如死心眼、死记硬背、死规矩、死教条、死路一条、死水微澜。
“死”作副词表示程度很深,达到极点的,相当于“甚;极,太”,如死要面子活受罪、累死了、死沉、高兴死了,等等。
【附文天祥《过零丁洋》全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