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话题:为什么而写作文?

自小学至高三,学生写了十余年作文,不少于百篇。学生为什么而写作文?高考后,他们还会亲近作文吗?也许这不仅仅应该在学生的心头响起,更应该在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心中响起:学生为什么而写作文?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不言而喻。为作业,作文是一种综合性作业;为考试,一切的作文训练都是为了考试,尤其是为了中高考。

作文话题:为什么而写作文?

然而,为作业,为考试,又使多少学生真正热爱写作?高考作文除少数人外,大多数学生的得分十分趋同,根本不像数理化差距之大。大部分学生相信写作文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课外牺牲大量时间训练作文未必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满分更是可望而不可即。既然得不偿失,那就将作文打入“冷宫”,平时写作文也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笔在文字心在“理(科)”。泰戈尔有言:“鸟翼上系满黄金,鸟雀就无法翱翔。”当学生的心被作业考试完全占据时,他们自然也就遨游不起来。作文本是自由的舞蹈,千篇一律是它最大的禁忌;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感动则是永久的养分。但是,因为考试与作业,学生写作文只能够是戴着镣铐在跳舞,能够在镣铐中自如跳舞已然不错,遑论热爱作文?

而热爱是第一要义。倘若没有对文字的热爱,倘若作文疏离了情感,作文还称其为作文吗?遗憾的是,大多数学生熟谙写作的各种规则、禁忌和得分技巧,却鲜有爱恋。作文课上,他们多是双眉紧蹙。而我们又为什么教作文?只是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高考,让作文沦为一种应试的技巧之学?那么高考之后呢?学生还会亲近作文吗?答案多半是否定的。十多年的作文训练使大部分学生对作文原有的温情几乎消磨殆尽。

作文话题:为什么而写作文?

但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能忘记一种责任和使命,不能丢掉对文字的这份炽烈情感,并引导学生将心灵交付于文字。文字是有温度的,文字的温度源自写作者熔岩般炽热的情感:横竖是其脊梁,撇捺是其风骨。写作者正以文字抒怀、解忧、载道。倘若学生不将自己的身心融入文字,那么必然是笔在风驰电掣,心灵却在酣然沉睡。这是学生的缺憾,更是语文老师的尴尬。倘若教师教作文,只把应试作为目标,使学生的头脑中充满着应试的技巧,而对人的精神幸福越来越疏离,距离本真意义越来越遥远,那么这还是写作文的本色吗?

为什么而写作文?作家刘心武说:“我写作,首先是因为我的生命本体中,有一种不可抑制的需求,写作成为我个体生命生存的最佳方式。” 张抗抗说:“我追求自己的灵魂,在这浩茫的大千世界中每一分钟真实的存在,追求心灵对于人间的正义和邪恶最准确和丰富的感知,追求这一切拨动与击中我心弦的生活,最终在笔下化作艺术的倾诉。”白先勇则这样陈述写作的真意:“我写作是因为我希望用文字将人类心灵中最无言的痛楚表达出来。”从上面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到,写作是关乎心灵的。倘若心灵里没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那么这种写作必然也就成了无主题变奏曲。

作文话题:为什么而写作文?

诚然,学生多半不会成为作家,甚至很少有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是学生写作文与作家写文章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都需要融入心灵。心灵丰富,文字才能够丰厚;心灵燃烧起来,文字才能够照亮别人,感动别人。因此,写作文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心灵的成长。这种成长是其他任何科目所无法替代的,它是自我的表达、情感的流动,是对生活的感悟,是对人生的追求。

为什么而作文?作家钟晓阳停笔多年后又重新写作,在《明报》上开设专栏。面对这个问题回答曰:“重要的不是写作,只是做着。”做着表明进取,做着就在热身,就在前进。倘若高考以后,学生亦作如是回答,该是莫大的慰安。为什么而作文?当学生不一味用分数的眼光审视作文,而更多是为了精神的壮游,是为了倾诉心灵的絮语,是为了大自然的感动,是为了不辜负这一生的光阴……惟其如此,学生写作文也才臻于佳境。(安庆一中 童县城)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