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是怎样写成的?

你知道蒲松龄是什么人吗?他就是小说《聊斋志异》的作者。今天,《网站投稿》就给大家讲一讲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的故事。

有一年的夏天,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正坐在屋里写书。写着写着,感到很不顺手,再也写不下去了。只好搁下笔来,走到门口,想活动一下身体,休息一下脑子。

在他住地的旁边,有口山泉,每到夏天,附近的农民都喜欢在中午或者晚上,来到这里乘凉。一般过路人经过这里时,也要停下来,歇阵气,喝口泉水。

这一天,那里就坐了一起人,正在乘凉、聊天。蒲松龄见了,脑子灵机一动,立刻想到:“俗话说,一人肚里一条计,三人肚里一本戏。我为什么不去向他们求教呢?”

蒲松龄聊斋

于是,他回到屋里,找出几件旧衣裳,第二天拿去当了,用当的钱买回来几斗绿豆。然后,请人在泉边搭起一个凉棚,铺上草席,安上一口缸,煮了几锅绿豆汤倒在缸里凉着,旁边放把瓢。谁在那里歇脚乘凉,都可以舀瓢绿豆汤解渴。但是,有一个条件:喝过以后,要给他讲一个新奇的故事。

别人讲故事时,他就用脑子记下来,等人散场后,回到屋里再整理一次,写成一篇一篇的故事。后来,他把这些故事和其他的故事汇集在一起,起了一个总名字,叫做《聊斋志异》。从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了光荣的一席之地。

蒲松龄

【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是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感谢您浏览《网站投稿》文人墨客栏目,欢迎给《网站投稿》投稿、留言、评论。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