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诗歌《一个泥水匠的故事》写作过程

古今中外,无论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一般都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孕育和酝酿,借助于偶然的触发,才能成功。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经过理智的思索和人为的努力,获得满意的效果。今天,《网站投稿》就给朋友们讲一讲何其芳在创作诗歌《一个泥水匠的故事》的写作过程。

据说,在1939年的一天,一位从前方回来的八路军将领,到鲁迅艺术学院来作报告,他给大家讲了一个泥水匠的故事。何其芳听了以后,并没有很大的触动,也没有想到去写它的想法。

偏巧沙汀也在场,对何其芳说:“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动人,你可以把它写成诗啊。”经过沙汀的鼓动,何其芳终于动笔了,但写得很慢很慢,也很吃力,整半天整半天地在附近的山头上徘徊,想象那些情节的景象,体味人物的情感,每天只能写二十多行,一首诗写了六七天才写完。当写到泥水匠妻子惨死以后,作者觉得很难表现泥水匠的感情,一个人在山头上跑来跑去,仿佛自己遭到不幸一样。

诗中的许多场面,都是靠苦思和想象才写出来的。想象可以弥补生活的某些不足,也可以将表象调动起来,融注于笔端,创造艺术的画廊,但还是需要一定的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何其芳的这首诗写的虽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如果那时候我没有到达山西和河北的抗 日民 主根据地,没有在八路军里面生活过几个月,没有接触过一些北方的农民,那首诗是绝对写不出来的。”文学创作是建立在一定生活基础上的,还要经过艰苦劳作才可能得到丰硕的成果。

【何其芳简介】

何其芳(1912-1977)生于重庆万州,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何其芳

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 产 党,为革 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同年,发表作品《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 大代表。1977年7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查看何其芳其他故事

*您看了何其芳诗歌写作过程后有什么感想,欢迎给《网站投稿》留言评论,也可以给《网站投稿》投稿发表您自己的文章作品,小说、散文、诗歌、作文、美文、故事、格言及幽默笑话等稿件均可。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