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散文《一只木屐》的写作过程

《一只木屐》是冰心后期散文中的代表作,也是当代散文中的精品。 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著名作家。在冰心著名散文《一只木屐》的背后,据说有一个故事:叫做“漂泊了十几年的木屐”。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当年,冰心带着两个女儿从日本乘船回国的时候,船尚未启航,她的小女儿首先发现了一只漂在水面上的木屐,天真地喊道:“娘,你看,戛达。”(戛达就是木屐的声音)当时,木屐是小孩的爱物,因为日本习惯睡“榻榻米”,小孩子喜欢光脚,一进门就脱鞋到“榻榻米”上非常自由地翻来滚去地玩耍,一下地就穿上“戛达”。

木屐

在她的窗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戛达”。这只木屐在海水里漂来漂去的情景,伴随着逝去的岁月,竟常留在冰心的脑海中了。老忘不了,但要写出来,又抓不住中心思想。她曾想把它写成诗,又觉得不全是诗的情绪,结果一直在脑海中漂了十五年。

1962年,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二十周年的时候,冰心在一个座谈会上偶而谈起在东京时候经常失眠的情景,忽然想起,这只木屐为什么对她有那么深的印象。因为她在东京失眠的时候听到木屐的声音,那是无数日本劳动人民从窗前走过的声音,正是有着这声音的日本劳动者的脚步,给她踏出一条光明的思路来。

木展声声,“把我从黑夜送到黎明”。偶然的触发,终于使这只漂了十五年的木屐,活现脑际,并获得了灵气。于是,她写了一篇著名的散文《一只木屐》。构思如闪电,但酝酿却是长久而艰苦的。

冰心

【冰心简介】

冰心(1900-1999),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您看了冰心散文《一只木屐》的写作过程后有什么感想,欢迎给《网站投稿》留言评论,也可以给《网站投稿》投稿发表您自己的文章作品,小说、散文、诗歌、作文、美文、故事、格言及幽默笑话等稿件均可。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