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祥林嫂从新寡到乞丐的描写

(祥林嫂第一次死了丈夫,来到鲁镇:)

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一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象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

(祥林嫂第二次死了丈夫,再到鲁镇:)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烦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

(祥林嫂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后:)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自,全不象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衰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祝福》)

【评】

祥林嫂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受着反动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重重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的境况越来越坏,她的外貌和精神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当她第一次死了丈夫来到鲁镇帮工时,虽“脸色青黄”, “但两颊却还是红的”;第二次死了丈夫再到鲁镇时,“两颊已消失了血色。”而当她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后,脸色是“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气,仿佛是木刻似的”,眼睛也呆滞无光,已经接近死亡了。

人物也和世界上的一切客观事物一样,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他们的年龄、性格、思想、职业和社会地位等等都在变化,而这一切变化不能不表现在人物的肖像上。因此,高明的作者不但善于抓住不同人物的特点进行肖像描写,而且善于根据人物的发展变化,写出肖像的发展变化。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