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编《春秋》的故事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中所记载,孔子的一生都没有受到重用,到了晚年的时候,无限感慨加忧虑地说:“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想到这里,孔子决心采用鲁国史官所记的一些材料,准备编撰一部《春秋》。

孔子所编写的《春秋》,主要的用意就是为了维护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等级秩序。于是,他在编写《春秋》的过程中,费了很大的心机和精力进行斟酌字义,选择了一些特定的词语来表现这一用意。例如:臣下杀君的事情,孔子专用“拭”字,以表示贬意。吴国和楚国的国君都曾自称为王,孔子就认为这是违反了原有的等级,因此在《春秋》中依旧称他们为吴子和楚子。还有,孔子对诸侯征召天子参加盟会的僭越行为也特别的气愤,文中故意将这样的事情写为“天王狩于河阳”来为天子掩饰。

到后来,历代封建君主都非常推崇孔子的这种修史的笔法,是因为孔子在《春秋》里面通过用词的褒贬来维护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