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当尊是什么意思
“文人当尊”这句话是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佚文》中的观点:“蹂蹈文锦于泥涂之中,闻见之者莫不痛心,知文锦之可惜,不知文人之当尊,不通类也。”在我国的先秦时期,文、史、哲只是经学的附庸。直到东汉时期,文、史、哲才得到了各自独立的发展,但此时文人的地位相对来说还是很低。
那个时候,就连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司马相如这样的大辞赋家,也不过被“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很奇怪的是,在当时通经的儒生和博士以及作官的文吏,地位却受到尊重。
而王充却一反流俗,他把人物分为四类加以品评:“濡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超奇》)在王充看来,文吏“无经艺之本,有笔墨之末,大道未足而小伎过多”,只能入俗人的行列中。通一经的儒生和通诸经的通人,虽然“读诗讽术,千篇以上”,也不过是鹦鹉学舌,比不上文人和鸿儒能“精思著文,连接篇章。”
同时,王充不仅一反孔子“述而不作”的保守观念,而且首先提出“夫通览者,世间比(多)有;著文者,历世希然。”他认为,只有文人的作品能够“劝善惩恶”、“流传千载”,所以非常可贵。
既然贵文学,也就应当尊重文人。王充的观点认为,文人辈出的时代,正是国家兴旺发达的象征:“文章之人,滋茂汉朝者,乃夫汉家炽盛之瑞也。天晏,列宿焕炳……方今文人并见者,乃夫汉朝明明之验也。”(《超奇》)这断话,可以作为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最早、最完整的作家论。王充对文学和文学家的社会地位的肯定,是非常有远见卓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