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文的形成及发展

以四、六言相偶为句,故称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齐梁时号为今体。晚唐李商隐在《樊南甲集序》记载 :“作二十卷,唤日樊南四六。”从这时起才有了四六之名。李商隐还著有《四六甲乙集》。宋以后遂相沿为通称。宋洪迈的《容斋随笔》有说 :“四六骄俪,属辞比事,宜精策精切,使人读之激昂,讽咏不厌。四六骄俪,于文章家为至浅,然上至朝廷命令诏册,下而婿绅之间笺书祝疏,无所不用。”

四六文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世称骈四俪六。遣词华丽,多用典故,讲求句式对仗工整。

“四六”是因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名。骈文以四六对偶者,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唐以来,格式完全定型,遂称”四六”,也称四六文或四六体。

骈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句式整齐的四六字句,被称为四六文。此种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注重对偶声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故称四六文。四六文常用于表章奏记的撰写。西晋作家陆机《演连珠五十首》,每首都是四六骈句成章的短小韵文,为今存可见的较早的四六骈文短章的滥觞。其后,四六骈句大量运用于南朝骈文。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