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在写作中的运用方法

所谓白描,就是不加修饰地把人物和景物的面貌勾勒出来,这是一种比较地接近于叙述的描写手法。例如古诗词中的“野渡无人舟自横”、“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青草池塘夜听蛙”等传诵不绝的名句都属这一类。它们的特点是质朴无华,没有斧凿痕迹,但显示的形象轮廓分明,色彩清丽。

鲁迅先生就善于运用白描的方法,他把这种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他写藤野先生坐在人骨中间研究头骨的情景,写华大妈取洋钱交给华老栓的情状,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两者都着重描写人物的行动,后者尤为简明有力: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华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去了。

这里只描述了几个细小的动作,就把华老栓夫妇当时的心境如实表现出来。例如“掏了半天”,说明钱收藏得很小心,可见来之不易。“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说明事关重大,生怕出了岔子。这些,多么精细,多么自然贴切!

运用白描手法要求行文简洁,但切不可笼统含糊。有些初学写作者写人状物一味求简,结果弄得文不逮意。

例如:“早上,上班的高峰已过,路上的行人却没有很大差异。太阳这时也爬得较高了,不过阵阵的晨风,却使它的温度降了下来。”这里不仅有些情况没有交代清楚,还有逻辑上的错误,比如路上行人的“差异”指什么?为什么太阳升高了温度反而降低了?叫人百思不解,读后如坠云里雾中。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