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说唱艺术“鼓子词”形成及发展

鼓子词是宋代的说唱艺术,在演唱的时候以鼓伴奏,反复应用同一个词调,或间以说白,用以叙事,表演形式分为只唱不说和有说有唱两种。只唱不说,大多篇幅短小,只有一、二首词。有说有唱的,说的部分放在篇首,概括的介绍内容,词用骈文,格式比较固定。

鼓子词后来经过发展,成为说唱相间。内容句句言情,篇篇见意,一段唱接一段说,轮递进行。鼓子词对说唱艺术的发展及南戏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鼓子词最早是流行于宋代的一种民间歌曲,后来引起了文人士大夫的兴趣,他们利用民间鼓子词的形式,创作一些鼓子词的作品,如吕渭老的《圣节鼓子词》、侯寘的《金陵府会鼓子词》等。

这时候的鼓子词在形式上还比较简单,一般由一个或二、三个同宫调的相同曲调联成,如《圣节鼓子词》就用《点绛唇》反复两次,《金陵府会鼓子词》就只用《新荷叶》一曲而不再反复。鼓子词进一步发展后,就成为一种常在街头巷尾里表演的说唱音乐,如北宋赵德璘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清平堂话本》里的《刎颈鸳鸯会》就是说唱鼓子词仅存的两个实例。

前者用《商调蝶恋花》一曲反复十二次,在每次反复之间总夹有一段文言的散文;后者用《商调醋葫芦》一曲反复十次,在每次反复之间总夹有一段口语的散文。这种鼓子词在表演时,由一人主唱兼讲说,另外几人作为“歌伴”和唱兼器乐伴奏,其伴奏乐器以鼓为主,其他可能还有笛等管乐器和弦乐器。

鼓子词的伴奏乐器以鼓为主,其它有笛子和琵琶,吹笛了的人是不能唱的,一般要三个。鼓子词因为作者多是士大夫文人,说白唱词都比较典雅。赵令畤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就是一个重要的作品。它是将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改为说唱形式。全篇共用了十二首《蝶恋花》,在开始的一段中,他说元稹的《莺莺传》很受宋代士大夫的喜爱,但是“惜 乎不被之以音律,故不能播之声乐,形之管弦”,所以他把它改作为《鼓子词》。它对后来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著名的杂剧《西厢记》有很大的影响。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