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汉语有悠久的历史。记录汉语用的汉字从甲骨文到现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可见,汉语的历史还要久远得多。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当社会统一的时候,由于政治经济方面的种种原因,人们需要一种共同语来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于是便形成共同语,当社会分化的时候,语言也就跟着分化,更由于地域的辽阔,长期的封建统治,便产生了方言。汉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地域方言,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汉民族的共同语。

我国古代社会统一是长期的,集中因素是主要的。“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集中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黄河流域是汉族的发源地。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中心是在北方中原地区。北方中原地区的方言——北方话,成为当时共同语的基础,而王朝建都所在地的地方话,往往成为共同语语音的标准。如先秦时期以“成周”,(洛阳)方言为基础的“雅言”,秦和西汉时期以关中方言“秦语”为基础的“通语”,东汉时的洛阳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开封)话等等,都曾先后成为当时的共同语。不过这种共同语局限性很大,只是官方通行用语,没有能推广到人民群众中去,但却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并吸收其他方言成分发展形成的。

在各种方言中,哪一种方言可以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呢?这不是由少数人主观愿望来决定的,而是由历史发展决定的。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逐渐发展形成的。历史上,先秦、西汉、唐代、宋代,都是在北方建都,因此,北方话一直在汉语中占优势。约在唐宋以后,一种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新的书面语开始出现了。尤其是宋元以来,白话文学的发展,使白话取得了书面语言的地位。这种新的书面语,就是后来与“文言”相对称说的“白话”。由于许多优秀的长篇白话文著作流传到其他方言区,影响其他方言区的人也用这种“白话”来写作,这样,就为北方方言的推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唐宋以后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也有很大发展。

到了明、清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了,出现了比较发达的商品交换,这使社会政治、经济有了进一步集中。由于各地人们交往频繁,社会联系日益密切,人们对方言的分歧就会感到不方便,对语言统一的要求就会愈迫切。汉民族共同语正是在这种社会条件和社会要求下,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过程中,北京的地位特别重要。公元1153年金迁都燕京(北京),此后,元、明、清又相继定都北京。

几个世纪以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于是在口语方面,以北京语音为代表的北方话——“官话”,就逐渐成为汉族各地人民之间的共同交际工具。到了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过程开始加快。一方面,“自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也随着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和现代交通的发达,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取得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官话”这个名称也就为普通话和“国语”所取代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政治经济空前统一和发展,由于党和政府重视汉语规范工作,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更加迅速发展,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这符合汉语发展的历史事实的,也符合人民的愿望。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