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写作

抒情散文写作 抒情性散文是具有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的一类散文。它主要表现作者的内心感情和思想体验。抒情散文的写作,对材料有着特殊的要求,素材必须经过作者感情的消融和点化。其选材过程,实际上是作者的审美过程。美是客观存在的,重要的在于发现。只有作者真正认识、理解、发现了材料中所蕴含的美,这一材料才有价值。冰心曾介绍她《一只木屐》的创作经验,这只木屐在她脑海中漂了15年,一直没有写出来,而且不知该怎样写。一个偶然的触发,她忽然想起来了:

这只木屐为什么对我有那么深的印象,因为我在东京失眠的时候听到木屐的声音,那就是无数日本劳动人民从我窗户前走过的声音,也正是有着这声音的日本劳动者的脚步,给我踏出一条光明的思路来。

木屐声声——日本劳动人民的脚步声。作者在情思绵绵并充满情趣的基础上,对材料的感受和理解上升到更高一个思维层次的时侯,选材的环节才告终结,文章才说颖而出。

在抒情散文的写作中,选择材料,不仅是用眼睛去观察,辫其真伪、善恶、美丑,更需用一颗诚挚的心去感受、认识、理解。

抒情散文重在抒情,它反映的是心灵化的社会生活。其中,可以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淋漓痛快地倾吐作者的感情波澜,如魏巍的《写在凯歌声里》,那是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的精美的欢迎辞。但直接抒情往往流于空泛,且不易写好。因此,抒情散文大量的是间接抒情,即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通过记人叙事的形式抒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但属少数)。这一类作品中,人、事、景、物都成了感情的载体,它们是形象性的实体,可感可触,因此,成了散文中的主体形象。

怎样捕捉主体形象?

首先,是从作者的感受、感情出发。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事、景、物有了感受、触动这些具体的生活形象,才能化为作品中的主体形象。情,是作者捕捉主体形象的网络。古人常说:“情至而文生”,“意新则异常”。生活中极其平凡的事物,一经作者情意的濡染,消融,便灵光摇曳,闪烁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芒。如刘成章的《转九曲》 :

我跟着群众的队伍,也穿着游进去。好像世界上一切光亮,一下子全聚在这里了。灯是亮的,眼睛是亮的,笑脸是亮的,身影是亮的,连刮的风也是亮的。一片片飘飞的雪花,携着光圈,就像一盏盏飘飞的小灯。我看见,我们亮亮的行列中,有亮亮的老头,有亮亮的老婆,还有被亮亮的妈妈牵着手的亮亮的孩子。全村所有的人——上自八十九,下至刚会走,大概全来了,一个个亮亮地,喜眉笑眼,脚步儿轻轻,踩着鼓点,踩着雪花,踩着光亮,欢乐地旋转。

生活中的亮光,被作者情绪、感受、思想的光辉映照着,显得通明透亮。世界,一片光明。于是,主体形象焕发着一种迷人的异彩。

其次,主体形象应当具有一定的思想容量和美感。牵动作者情思之物,是构思的出发点,作者由此伸展开去,驰骋于想象的天地之中,可以使动情之物,也伴着作者思想的腾飞,而得到净化、升华。

抒情散文的构思,开始往往只是一种意念,一缕情思,或者,是新颖的思想,要使之活现开来,便需要借助最佳的艺术形象。将抽象的感情或思想,化为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化虚为实,借物载情,是抒情散文构思中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事情。除了运用细致的观察、捕捉偶然的触发等方法以外,还可以充分调动想象的力量,运用富有象征性的景、物,托物言志,抒情写意,酝酿新篇。

抒情散文重在记叙或描绘感情、认识天地的波澜。它主要是运用情感结构,其格局是遵循人的感情发展变化规律,以心灵图示的不同层次谋篇布局。一般来说,应当讲究形式美和情韵美的和谐。完美的结构,本身是一种美的形式,而这种美应当和文章的情韵相和谐。感情势磅礴,如大江东去,滚滚滔滔,结构的形式则要求宏大、潇洒、无拘无束。而抒情小品,如风吹皱一池春水,满目涟漪,浅浅淡淡,却不失之余味袅袅,结构形式则要求相应的小巧、玲珑,于委婉中见韵致。

抒情散文的结构自由灵活,无固定的章法,但并不意味着散乱无章,不着边际。在随便、通脱的笔墨中,要求思路清晰,有条理,前后一致,文章脉络相承。要极力做到散而有序,散中有“凝”。通常以作者的感情或认识作为文章的主线。

在具体的写作中,抒情散文要善于‘散”开去。故重视“闲”笔,使文章相对地松动开来,是布局中应当尤为注意的手段。

抒情散文是美文,它不仅是情韵美,文字美,更重要的是,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具有优美动人的意境。在抒情散文的创作中,意境的创造,却直接影响了作品的艺术素质和水平的高低,是创作中的重点和关键,也是难点。在意境的创造中,感情是最活跃的因素。情景交融,是散文意境创造的基本方法。应当从广义去理解这一创作原则。情,不仅是指感情,而且包括作者的感受、认识,即泛指主观意识;景,也不仅是指景物,而是包括生活中的客观形象。情景交融关键是“融”字。它的奥秘在于:首先是以情为主线,并以情为点化、消融景物之剂;景,应当受情的制约。因情赋形,同一景物,在不同作家的笔下,由于主观感受、感情、认识的不同,往往形成不同的意境。

意境的创作方法很多,它既可以用“移情”,即借助想象的桥梁,把难以直言表达的抽象情绪,寄寓在具体的可感的事物之中,使抽象的思想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如古人所说的“状思象之无形于有形”。移情的创作方法可以极大地丰富和开拓散文意境的表现领域。天地万物,人事沧桑,只要濡染着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都可以融化在笔下,而化为摇曳生姿的意境。也可以用“借境”,即化用,从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撷取格调、氛围、韵律、色彩,并将这些艺术情影融入自己的创造之中。还可以用缘境生情或体贴物情等方法。

抒情散文的语言十分强调情韵感。为了准确地、鲜明地、生动地表达情韵,在具体的写作中,应当特别注意炼“情”, 即在选择语言材料时,必须和所要表达的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相偕,并且,要十分注意体现作者独特的个性、气质。文为心声,以真挚为上乘。

总之,抒情散文是以作家的真情实感为基础营构其魅力无穷的艺术境界的。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