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艺思想——虚静

虚静 道家文艺思想之一。语出《庄子•天道》:“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老庄哲学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作为万物本源的“道”,就是“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大宗师》)的。尚虚贵无便成为老庄哲学的核心。由虚入静,是老庄“致道”的真谛。所以老子提倡“致虚极,守静笃。”(十六章)《庄子》的著名寓言如《庖丁解牛》、《佝偻者承蜩》、《梓庆为璩》、《轮扁斫轮》都说明任何技艺要达到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高超境界都必须“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也就是要进入一种“虚静”的境界。

文学艺术的创作要达到高超的境界也与此相类。所以历来文艺创作构思时都力求做到凝神静气。陆机《文赋》中描写文学构思的开始必须“收视反听,耽思旁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更明确提出:“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神思》)日僧遍照金刚指出,心烦意乱是写不好诗文的:“强自催逼,徒成辛苦。不若韬翰屏笔,以须后图。待心虑更澄,方事连缉。”并说这“非此作文之至术,抑养生之大方。”(《文镜祕府论•论体》)苏轼说:“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送参寥师》)很明显,这些观点都受庄子思想的启发。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