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散文写作

记叙散文写作 记叙散文是具有鲜明的纪实色彩的散文。主要是记人和写事。记人散文,一般采用述写人物的片断或者性格的某一方面的方法,以抒发作者的情怀或寄寓意兴。写事散文,侧重写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场景,以揭示事件的蕴意。

记叙散文的主题提炼,往往通过构思中的对比方法来实现。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记叙的是自己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文中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令少年鲁迅乐趣无穷的百草园生活,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令人神往。另一件事是写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的生活:“拜师礼”,尊孔读经,死记硬背,教师对学生严厉的管束。两件事情相对比,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自然地使读者看到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束缚和摧残。文章的主题思想着力于抨击旧社会的封建教育制度,也就顺然而出了。

叙事散文中也有单纯地记叙一件事的,应力避平铺直叙。一个事件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从纵向来看,呈现出高低起伏的曲线。这一类文章的主题,可以采用浓缩的方法,即将笔墨高度地集中在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部分,使之纤毫毕现,借一目而传其精神。如方纪的《挥手之间》,以毛泽东于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去重庆和国民党谈判的重大厉史事件中,作者没有事无巨细地完整地叙述这一事件,而将笔力主要融于转瞬即逝的“挥手之间”, 以此来赞美毛泽东的扭转乾坤的气魄和精神。

浓缩的方法,实际上是寻觅艺术和思想上聚光点的方法。炼意,应当善于发现聚光点。以聚光点为中心,深入开掘下去,让思想的光芒,照亮全篇。记叙性散文的结构主要运用以一定的时间或空间作为文章的基本线索或基本范围的“时空结构”。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情节线组织文章。这种形式往往在有一个中心事件。如何为的《第二次考试》,以苏林教授对考生陈伊玲进行第二次考试为中心事件,展示新中国一代青年高尚美好的心灵。在一些记人的散文中,常以人物的经历作为主线,往住带有浓郁的情节色彩。如楼适夷的《痛悼傅雷》,写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的生平几个片断,以抒写傅雷的坚贞气节,既催人泪下,又令人肃然起敬。

2.时空线组织文章。这是记叙文主要的结构形式,它以时间为线索,可以顺时序,也可以逆时序,还可以中间凋整时序。但应有所侧重。并最好以有思想感情的线索与之相映衬,使作品不至于单调寡味。在叙述或描写中,注意节奏变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自生波澜。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作者记长江三日,实际上是以三峡为中线,过三峡前,过三峡,过三峡后,三个片断组成全文。以中国革命的航船“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哲理线索和时间线索相映,伴随景物的不同氛围、格调、作者的情绪、笔墨都随之变化。

3.空间线索组织文章。主要利用空间位置的变换,来对事物进行透视性的描绘。首先应注意上下、前后、左右、远近、内外的顺序,不可写乱。其次,应当特别注意视点,即站在什么角度、位置上去观察,或者应用一定的参照物。

时空可以交织,记叙散文中有不少回忆录,往往就是用时空交织的手法写成的。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展示人们的足迹或恢宏的历史事件,具有极大的容量。如翟禹钟的《彭大将军回故乡》,写彭德怀两次回故乡的经过,时间、地点互相交叉,反映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写出了彭德怀刚正不阿的气质。

记叙性散文同样具有抒情性,故也可用抒情性散文常用的以作者特殊的感受、情趣、思想或意识流动作为线索的结构方法。这种结构注重文章线索的蕴藉、内含,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结构方式。散文结构中的线索,起着贯穿和支撑全文的作用。

记叙性散文写人,无论是运用白描还是细描,强调“传神”。因为散文中记叙的人物一般是生活中真实人物,它要求客观的真实,应选择最富有特征的部分,进行描绘,使人物活现起来,是记叙性散文写人的基本方法。如鲁迅的《范爱农》,用“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渺视”画出了一个傲岸不羁,对生活充满激愤的青年形象。记叙散文还应重视细节,要运用细节刻划人物独特的情韵和丰采。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记叙性散文应当致力追求的艺术境界。返朴归真,比精雕细刻更难。以少胜多,以约求丰,以一目而尽传精神,艺术的强烈反差造成的魅力,足以震撼读者的心灵。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