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立其诚

修辞立其诚 指言辞纯正,以表达充实正确时思想内容。这是中国古代关于道德、功业和言辞关系的最早论述。语出《周易•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颖达《正义》:“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辞”,实际上指的是言论、文章。这段话的意思是,君子以进德修业为最高目标,忠诚是达到进德修业的保证;言论文章要诚实,这是建功立业的条件。这段话构成我国古代一套完整的文德观:首先是先德行而后言辞的观点,这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孔子也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这种重德轻文、重功业轻文艺的观念,不仅使道德带着明显的御用色彩,功业也以权势的大小来衡量,同时也使文艺成为政治的附庸,这不能不说是窒息文艺发展的桎梏。其次是强调文德统一,形成中国文艺史上既重人品,又重文品的传统,以及文艺理论史上所谓“文如其人”、“艺如其人”的批评原则的确立。三是主诚尚信,要求表里相符,内外如一,形成中国文学艺术既强调外部表现精美,又重视内部涵蕴的深刻性、真实性,反对矫揉造作的传统。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