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免罪|王旦守成|王旦平叛|李允筑城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王旦是北宋初年名臣,兵部侍郎王祜之子。今天,《网站投稿》小编就给朋友们讲几个和范仲淹及王旦有关的历史小故事。

范仲淹免罪

范仲淹在襄城当知州时,当地没有从事养蚕纺织的习俗,因此很少有人家种桑树。而襄城地方具有种桑养蚕的理想条件。范公为此感到忧虑,于是他下令让犯了罪而情节轻的百姓,在家里种桑树,所种桑树的多少根据罪过情节的轻重而定,重的多种,轻的少种,并按照他所种桑树的生长情况的好或差,给他们免罪或减罪。

后来,城的百姓从养蚕织布中得到了好处。于是纷纷自觉种桑养蚕,襄城就很快富起来了。

范仲淹免罪|王旦守成|王旦平叛|李允筑城

王旦守成

宋真宗时,秦州守将曹玮告退,请求派人接替,宋真宗问王旦,哪位可以代替曹玮?王旦回答说:“李及可以。”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李及为人忠厚老实,而又谨小慎微,接替曹玮的职位以后,许多将领、官吏都瞧不起他。可李及却依然故我。

一次,有个士卒白日里抢了妇人的头钗在大街上叫卖,小吏抓住他来报告。李及正在看书,把士卒叫到面前,三问两问,士卒便供认不讳,李及也不交下属官吏审问,立刻命令推出去斩首,处理完事,他又依旧看书了。

从发生这件事以后,将吏对他的为人处事都很佩服。他的声望不适而走,直达京城汴梁。

王旦知道后,说:“成边的士卒成了盗贼,白日行抢,主将杀丁他,这是正常的事,有什么值得惊异的?我之所以推荐李及,不是因为这个。曹玮经略秦州,用了七年的时间才使羌人驯服听话。他处理边境事情,件件都得法。若派别人去,必然自侍聪明,多所变更,那么曹玮的前功,就将被败坏殆尽。李及忠诚老实,必定能恪守曹玮之成法,我因此推荐用了他。”

王旦平叛

宋真宗时,骑兵副指挥长张旻奉皇上的命令去挑选和训练骑兵,因为他执行军令非常严厉,士兵们都很害怕,竟要阴谋反叛。

于是皇帝召集驻军所在地的官员商量对策,宰相王旦说:“如怪罪张旻,那么今后统帅怎么指挥将士?所以张旻是怪罪不得的。如果逮捕谋反者,又怕激起兵变。最好的办法是提升张旻为枢密史,说提拔他是为了解除他的兵权,使想谋反的人安定下来,一箭双雕。”

后来,事情果然如王旦所料的那样出现了。

范仲淹免罪|王旦守成|王旦平叛|李允筑城

李允筑城

公元1005年,北宋王朝与辽国在澶州(今河南濮阳)缔结澶渊之盟”,雄州(今河北雄县)因此成了与辽国接壤的边境城市。此城的北部居住着不少宋朝的百姓,由于没有边城的保护,难以防范敌人刺探军情和侵扰蚕食。

北宋有意扩筑北城,但又怕辽国借此寻衅闹事。当时的军事形势是辽强宋弱,北宋朝野罩在苟且偷安的氛围之中,边防事宜稍有紕漏都可能成为敌人诉诸武力的借口,引起外患内怨。

担任雄州防务的官员李允,灵机一动,想出个移花接木的办法。他叫人用白银做了个大香炉,放在北郊的一个庙宇里,故意不设人看守。没过几天,银香炉被人盗走;李允煞有介事地四处张榜,悬赏捉拿盗贼。顿时雄州城里到处沸沸扬钖。

李允趁机四处放风,谓银香炉的丢失,完全是因为没有围墙的缘故。为了使庙中器皿不再丢失,非得筑城围护不可。在这种舆论的掩护下,他迅速征集民夫,急修北城;十日不到,一座城池筑就。当敌人还没有看出李允筑城的军事用意时,雄州已成了与辽国对峙抗衡的防御堡垒。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