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散文作品《读文学史一得》

汪国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也给人们留下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今天《网站投稿》小编就给朋友们推荐一篇汪国真的散文作品《读文学史一得》,希望大家阅读并思考。

【散文原文】

读文学史一得

作者:汪国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相似之处常常就是规律。

所以要读历史,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为了指导今天的实践。所以要读文学史,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为了指导今天的文学实践。

汪国真散文作品《读文学史一得》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秦文汉赋、唐诗宋词。唐代诗歌迄今为止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诗歌的高峰。唐历经290年,初唐有王、杨、卢、骆“四杰”,中唐有孟郊、贾岛、刘禹锡、柳宗元之秀,晚唐则有杜牧、李商隐、韦庄、司空图之风骚。自不待说更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代大家。以290年之长,诗人们生活的年代不尽相同。以风格来说,王勃、李白、杜甫、杜牧、李商隐的风格亦有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的作品都传播并流传了。

这是为什么?

在文体中,词与诗近。在文学史上,宋以词闻。宋历经320年,北宋有晏殊、欧阳修、苏轼,南宋有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词人们也是生活年代不尽相同,风格亦有差异,但其作品也都传播并流传了。这又是为什么?

再以后,元、明、清等朝代的文学中,诗与词都未占据最重要地位。

到了近代;传播并流传的有戴望舒、徐志摩等人的作品。戴、徐等人,距唐、宋年代甚运,作品的风貌、语言差异更大,但其作品也都传播并流传了。这又是为什么?

汪国真散文作品《读文学史一得》

如果一个个孤立看,诗人们尽多不同。如果“串”起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以下几点基本是相同的;第一、表现上的通俗易懂;第二、情感上的引发广泛共鸣;第三、内容上的蕴含丰富。我们不妨举例来说明: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初唐王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唐孟郊)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晚唐李商隐)

王勃、孟郊、李商隐生活的年代不同,诗风不同,但从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确都具有通俗易懂、引发广泛共鸣、内蕴丰厚的特点,这样,我们大致就找出了一个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探寻这样一个规律的重要意义在于:如果说过去的诗歌,大凡具备以上三个特点,便基本能得以传播并流传,那么今天的作品,是不是依然也是这样呢?

查看更多汪国真作品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