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雨中景色的优美散文《江南春雨》
我乘上班船,从苏州到吴江县一个盛产丝绸的镇上去。不想刚踏上船舷,便下起雨来。那霏霏的细雨,象蚕丝儿那么柔和,飘在脸上,凉沁沁的,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要不是轮船头已在启动,拖船上的水手因解缆而催我进舱,我真想在船头甲板上和这飘忽而来的,带着诗意的春雨多亲近一会儿。
船舱里一排排长木椅上,已坐满了旅客。我好不容易才在靠舱壁的一边,找到一个座位。也算巧,坐下来,我的目光正迎着对面舱壁上的窗口,可以看到船外的景色。那窗口开得很别致,竟如一把张开的折扇形状,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那窗面上就出现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船在前进,画在移动,画面不断地变幻着。有趣的是烟雨迷蒙,使所有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酣畅的笔墨!
绿色的堤岸:垂柳、水杉、刺槐、白杨、桑园、竹林;彩色的田野:菜花金黄,麦苗翠绿,紫云英有如彩霞铺地,而不时闪过的方方、白亮的一块,正是盖着塑料薄膜的育秧池……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简直叫人目不暇接。
拖拉机在田里奔跑。拖拉机手大约是位年轻的姑娘,虽然雾霭迷蒙的画面瞬息即逝,但我还是隐约地看到她透明的雨衣里映衬着鲜艳的红褂子,直到化成一粒小红点儿消失。
又是一团绿:绿树环绕的村落。白墙、红瓦、闪亮的窗;有的还有楼、阳台、喜鹊尾巴似地上翘的屋檐。屋后小河,河边芦苇,芦苇中伸出条木架的水码头,水码头上有位年轻的大嫂在汏衣袋。她身后,一个憨厚的男子给她小心地撑着伞。不远处,三、四只鸭子在悠然戏水。
斜刺里出现一座驼背石拱桥。半圆的桥洞,合着水中抖动的倒影,看上去好象一轮浑圆的月亮。从“月亮”里穿出一条罱泥船来。而桥面上,这时正有一个戴笠帽、穿蓑衣的老牛馆牵着两条水牛过桥。
接着又是田野、堤岸。一会儿,堤岸渐渐远去,画面上出现了开阔的河面。那河水碧绿碧绿的,就象千万匹被风吹动的绿绸缎。远远的河滩上有个渔人在扳网打鱼。当鱼网慢慢升出河面时,画面便消逝了,可惜不知这一网有未打到鱼?
船:来往的轮船、木船、拖驳、农用水泥船,还有张帆的船,以及象树叶儿飘在水上的放鸭船……一声汽笛,一艘漂亮的双层大客轮赶到我们船的前面去了。这是苏州开杭州的客轮。船上载的大约都是旅游者吧?为了急于饱览天堂秀美的景色,他们的行程总是那么匆匆。不过我们这船还不算太慢,也把一条拖轮甩在后面。那拖轮拖着一条、两条、三条…….整整十八条驳船。好长呵,在烟雨迷蒙里,它就象一条在云水里穿行的长龙。不,也许称它为水上列车更恰当些,你看,每条驳船上都装满了货物,只有列车才经得起这么重的负载。
碧绿的绸缎上怎么出现了一条线纹?啊,那是砌在宽阔的河里的一条古老的纤路。全用大石堆成的。有两条吃水很深的船沿着纤路航行。那背纤的弯着腰,踏着弓步,缓慢地一步一步走着。在纤路断头的地方,往往有座拱背石桥把路联结起来。这苏杭水道上古老的纤路,不知修于何代,但在今天,遇到逆风,如果负载很重的船又无机器动力的话,它倒还是很发挥作用的。
河面逐渐狭窄,纤路不见了。于是,又是田野、村落、拱桥、桑园、竹林、小河、芦苇、木架的水码头,又是石拱桥、满月状桥洞、罱泥船、奔跑的拖拉机和穿红褂子的女拖拉机手……
这水上的山阴道,也真叫人目不暇接!(选自《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 作者: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