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贩的叫声

《小贩的叫声》是一篇描写商人做买卖的散文,提起小贩人们总是会与贪婪、计较、自私、奸诈和铜臭联系在一起,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小贩,他们唯利是图,掺杂使假,虽然赚了钱,却卖了自己的良心和人最初的本性。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小贩都这样,象散文中描写的卖醪糟的兄妹,他们的身上就散发着善良和充满爱心的人情味。是的,人之初原本就是有情有义的,或许人性就是理解、体恤、慈善、友爱,有了她江河贯通,逢凶化吉,爱流横溢!

【散文原文欣赏】

小贩的叫声

最能感染我的是小贩的叫卖声。

“太和豆豉成都酱油郫县豆瓣宝宁醋!”

“废书废报烂锅烂盆塑料鞋来卖啰!”

“打牛奶买豆花小笼包子!”

十个小贩有十种不同的叫法,南腔北调,还夹杂着土语俚味,往往都要把尾音拖得长长的,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或是故意地绕几个弯,尽量地时髦一些,力图与城市气氛吻合。

小贩们都很机灵。要不是上帝在安排出生时打了瞌睡,迷迷糊糊地把他们的户口薄放到了农村,说不定他们比城里人更精明,更来事!

与小贩谋面比较容易,只需往阳台上一站就行。时间长了,单凭叫卖声也能准确地判断出他是卖酱油的小王,还是收破烂的老张。我受了世俗的感染,曾经很长一段日子不屑与小贩纠缠,偶尔还提醒家人在与小贩打交道时要多长个心眼儿。

去年刚入冬,每当清晨六点三十分,我的楼下总要传来一阵叫卖声。

“汤圆!醪糟!糯米粉!”

声音粗犷、响亮,干净利落,不拖尾音,象高速行驶的汽车突遇障碍紧急刹车,因而显得与众不同。正是这与其它小贩拿腔拿调有别的叫声,引起了我的住意。开始,我觉得听起来不顺耳,甚至埋怨那嗓音分贝过高,象汽锤砸在铁砧上一样铿锵刺耳,惊破了我清晨的好梦。后来,我竟然慢慢适应了:它象自鸣钟一样准时敲响,从不间断;声音简捷、短促,显得坚定自信,隔日不听,心里反倒很不自在。由于好奇,我暗暗给他画过像:四十岁出头,浓眉大眼,络腮胡子,男人味儿一定很浓!

很快地,整栋楼的居民竟然对卖醪糟的小贩众口同声地唱起了赞歌,竭力夸奖他酿醪糟的手艺为天下第一。确实,他的醪糟醉香甜爽,风味独特,价格低廉、绝无坑人的茬儿。早起一碗醪糟、一个鸡蛋、两个馒头,打着饱嗝迎着晨风去上班,浑身暖酥酥的自在极了!好象作过社会心理学调查一样,卖醪糟迎合了居民们嫌早起煮饭麻烦的心理,因而吃醪糟很快风行。老太太们咧开掉光了牙齿的嘴逢人就讲:“酒米醪糟,暖胃健脾,化淤补血!酒曲是一百零八味中药,牛奶差得远!”

听着褒词,我越发地想见一见那奇特但会做生意的小贩。

一日,因出差我必须六点钟起床。一边洗漱、收拾行李,一边在心里默念着与小贩见面的事,侧起耳朵努力地去捕捉小贩的叫声。

“汤圆!醪糟糯米粉!”

我怔了一下:怎么会有尾音?嗓音也尖细了许多!我下了楼,天空飘洒着细雨,地面象浸了一层油而湿漉漉的。绿篱旁边停着一辆三轮车,车上放着盛醪糟糯米粉的瓷盆、铁桶,空气中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沁人心脾的酒香。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您早?谢老师!”少女笑吟吟地主动招呼我。替换值

“你……?”

“我哥生病,我来顶替!”少女扬扬手里的一张纸,抿嘴一笑:“怕误你们的早餐,他还画了这张图!您是三单元六号?”

“谢老师,”姑娘甩过来一串清脆的笑“我们早就认识您,听过您的报告。我哥说您的肠胃弱,吃酒米醪糟好。”

热流,一阵阵热流涌着我,房咚咚乱跳差点儿透不过气。我感激兄妹俩对我的关心。

眼下,经商的热风笼罩着文明古国,许多的人埋怨世风日下,人情冷漠,责任感差。那么,卖醪糟的小伙(姑且说他是个小伙)的责任心就越发地显得难能可贵了。我的手中无权无势,钞票挣得很少,连与小伙谋面的缘分也没有,因而绝没有拍马屁之嫌,唯能解释的是他那善良和充满爱心的人情味!人之初原本就是有情有义的,或许人性就是理解、体恤、慈善、友爱,有了她江河贯通,逢凶化吉,爱流横溢!

“汤圆!醪糟!糯米粉!”小贩的叫卖声似春风化雨,其乐滔滔,其暖融融……(作者:乔琰)

*感谢您浏览《网站投稿》散文精选栏目文章《小贩的叫声》,欢迎投稿、留言、评论。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