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琦散文《大唐的太阳,你沉沦了吗?》

我的面前,放着一本《井上靖西域小说选》。

翻开扉页,一位清癯潇洒的老人,正手指夹烟,目光深沉地凝视着远方……

对于这位老人–井上靖君,我是怀有深深的仰慕之情的。他是一位有着超群的才华,盖世的学问,以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和中国古代史,而被誉为日本”文化功臣”的杰出作家。

他的这部小说选,基本取材于我国古代西域的名城名人。我曾在此之前,有幸拜读过其中的《楼兰》和《异域人》。我不会忘记,当时在读完这两部历史小说后,我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动……我既为《楼兰》–这座古西域的一代名城的不幸湮灭而痛心不已,亦为《异域人》中的一代忠臣班超–“立功异域”的伟大业绩钦叹不已……

还有那著名的三十六国,

还有那神秘的塔克拉玛干……

而在当时,我是根本不曾想到,能写出这样功力深厚的西域历史小说的人,竟是一位从未到过中国,基本是”仰仗于正史材料”和”依赖于稗史材料”的日本作家写的。

我想起了去年秋天在新疆,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喀什市,听到的有关这位作家的感人事迹。

由于迎来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光辉时代,井上靖作为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顾问、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曾先后访问过中国十三次。他曾三次来到过塔里木盆地,深入过塔克拉玛干地区,游历了他自己小说中的舞台。有一次,他想去看看叶尔羌河(塔里木河的上游支流),不料,却遭到了当地政府的拒绝。当然,他们不是没有理由的。譬如他们担心叶尔羌河水流太急,交通不便,他又年迈体衰等……

然而,井上靖却不是一个好对付的老人,他苦苦纠缠了好几天,到最后,竟流着老泪,”扑通”一声,就要给当地政府的有关工作人员下跪:”求求你们,让我去吧,我写了一辈子的西域,一辈子的塔里木河,却从未真正见到过它。现在我好不容易来到了这里,来到了塔里木河畔,你们却不让我亲眼看看,我怎么能甘心啊!……”

老人的如此挚情,深深打动了有关工作人员的心,他们终于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困难和障碍,满足了老人的夙愿。

难得一个外国人,能对中国的历史和古文化发生如此浓烈的兴趣,这不仅需要热情,而且需要气魄。由此我突然联想到,为什么西域在中国,而写西域历史小说的人,却在日本,却是日本作家(我国几乎没有一位作家写过这方面的小说)?是我国的作家少,还是质量不如人家?我怎么就从未听说过,我国有哪位作家,去写日本的富士山和明治天皇呢?

还是那次在西行的途中,我遇到了一位叫沈勤的青年画家。他是有感于我国西域的画,都让一位叫平山的日本画家给包了,他憋不下这口气,才特意跑到大西北,发誓也要去生几个”大头儿子”回来的。那天也巧,我们谈话之时,收音机里正好在播送着日本作曲家喜多郎写的《丝绸之路》,沈勤气得一下子把收音机关掉,挥舞着拳头,大声地对我说:”好呵,井上靖在写,平山在画,喜多郎在作曲,西域全让日本人给包了,中国人死绝了!”

我完全可以理解青年画家的怨愤之情。他并不是真的在责怪日本朋友,他是真的在为我国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而痛心疾首!

西行的最后一站,我拐到了南京。因为创作上的某些需要,我找到了南京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研究生姚大力同志。

他基本属于我的同代人。虽只年长我几岁,但在知识和学问上,却超过我十万八千里。从这个不修边幅,文气十足的未来博士的口中,我又听到了一件不能平静的事情。

包括我国古代西域在内的整个中亚细亚地区,近年来发现了许多钵罗婆文字(古波斯文的一种)。在别的国家发现的这类文字,基本已由这些国家的考古人员研究破译出来了,而在我国发现的一些,却没有人能破译得出来。除了少量的聘请了有关国外的考古专家来认出了一些外,大量的,至今仍放在那里,无人问津。

在我国的国土上,发掘出来的文字,却要请外国人认,这叫什么话嘛!

姚大力的话,在我的本来已经沸腾着的心中,又投下了一颗巨石……

啊!我国的作家、画家、艺术家和考古学家们,他们都在哪里呵?你们难道听不到大西北在对你们殷殷呼唤吗?你们难道看不到古西域艺术在向你们频频招手吗?你们都躲到哪个鬼旮旯去了?你们怎么那么能沉得住气,而我,都快忍不住了啊!

你们为什么不去写,不去画?

莫非你们真的没有才力,没有勇气吗?莫非你们真甘心坐等外国人来研究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艺术?

哦,我国古老的五千年文明古国,我们灿烂的大汉、大唐的太阳!–难道你真的沉沦了吗?

不,太阳的暂时沉沦,是为了蕴育另一个更加辉煌无比的白昼。我们伟大的”大唐太阳”,也一定会复出东山,普照中华大地的!

到那时,我们的文学艺术,也会冲出国界,走向全世界的。我们的作家、艺术家,也会去写美索不达米亚和爱琴海沿岸的古文明的,也会去画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的,也会去考察希腊国土上倒塌的墙垣和罗马帝国的古典文明的……

井上靖第三次从西域归来,曾专门写了一篇散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我虽忘了题目,却忘不了那结尾的最后一句:”我惬意地点燃起了从西域归来的第一支烟……”

他老人家惬意了,我却窝下了心病……

【作者简介】

王英琦,女,1954年生,安徽寿县人。当代著名散文家(一级作家)–安徽省文学院专业作家。1982年起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安徽省文联文学院作家,省作协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出版过《守望灵魂》、《求道者的悲歌》、《背负自己的十字架》、《 热土》、《漫漫旅途上的独行客》、《 情到深处》、《我遗失了什么》、《王英琦散文自选集》等十七部散文集。其中散文《我遗失了什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散文奖。并著有短篇小说集《爱之厦》、《 遥远而切近的爱》等。早年写过电影文学剧本《 李清照》(由西影厂拍摄)。散文曾获全国及省级奖,曾被介绍到日本、印度及欧洲诸国,并被新出的《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当代散文史》、《 中国现代文学历程》《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等书列为专章介绍的中国少数几位重点散文家之一。创作上多年来坚持人文关怀和人道情感。在报刊多次撰文谈到中国文学的弊端。呼吁文学应向多学科交叉渗透,散文应打破传统单一的美文观,向人类文化的多极性、高阶美发展。注重散文作者人格的自我修炼及自我完善,提倡作家用整体人格与世界对话。

近年又专攻太极拳、 内丹功,曾获第六届国际太极拳联谊赛一等奖与风格奖。被《 文学报》、《 文摘报》等报刊誉为“中国第一个有武功的女作家”。另外,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蒋子龙曾以《文坛升起武星》为题,写过专稿。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