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写词不多,这首传说为他所作的《忆秦娥》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痛苦心情,写得很动人。古人对它评价很高,称赞它是“百代词曲之祖”。
古代把美女称做“娥”。这是一个居住在唐代长安的女子,长安古属秦地,所以用“秦娥”称呼她,用秦楼称呼她住的楼房。词一开始就把读者引入一个凄凉的境界:“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箫是一种竹制的管乐器。“咽”,呜咽,形容箫管吹出的曲调低沉而悲凉,呜呜咽咽如泣如诉。秦娥的爱人离开她很久了,有时她只能在梦里追寻。这天晚上,她正在梦中,忽然被一阵箫声惊醒(梦断)。她睁眼一望,并无人影,只有一片月光照在楼头。这样的月夜,她已不是第一次经历了。我们读第二个“秦楼月”的时候,仿佛是听见她在那里哀叹,又仿佛是在听呜咽的箫声回环往复,这里产生了一种特别的艺术效果。多少个不眠之夜啊,她不能不回忆起分别的情境,也不能不对离别的时间太长而感叹:“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灞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当地有一座桥,为通往华北、东北和东南各地必经之处。桥边柳树很多,送别者在这里折柳赠人,表示留恋。“伤别”,为别离而伤心。秦娥想到当年在灞陵送别的时候,正是杨柳依依的春季,而柳色由嫩绿变为枯黄已经多少次了啊,可还不见他回家。作者的艺术概括力很高,上片只用了短短几行,就把伤别的主题写得情景交融了。
下片转入白昼,进一步深入主题。秦娥不仅夜不成眠,连白天出游也不愉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乐游原”又叫乐游园,在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地势高,可以远望,在唐代是游览之地。“清秋节”,指农厉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当时人们重阳登高的节日。“音尘”,一般指消息,这里是指车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土。秦娥趁重阳节出游的机会,登高远望,希望在“咸阳古道”上看到亲人归来。古咸阳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二十里,是秦朝的京城。唐人常以咸阳代指长安,“咸阳古道”就是长安道。秦娥的希望落空了,路上无踪无影。下片写到这里把“音尘绝”重复两遍,强烈渲染了秦蛾的失望心情。最后这首词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结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残照”,指落日的光辉。“汉家”,就是汉朝。“陵阙”,皇帝的坟墓和宫殿。借助这些事物作为秦娥活动的背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发人深思的人生图画:秦娥伫立在秋风(西风)中眺望,这时夕阳西下,在苍茫的暮色中仅仅可以辨认出高大的汉代陵阙了。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在唐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中亚伊塞克湖西北)。他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时期。他用诗歌反映现实,歌颂锦绣河山,成就很高,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