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垠描写李自成平息叛乱片段

小说《李自成》是姚雪垠的长篇巨著,描写的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领导农民战争,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政权的故事。《网站投稿》今天为朋友们摘抄一段李自成平息叛乱的人物形象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

李自成平息叛乱

许多明晃晃的刀、剑和红缨枪突然从李自成的面前举起,密密地对着他的脸孔。医生、双喜、窦阿婆和李强等众亲兵都在刹那间举起兵器,抢上前卫护自成。兵器格着兵器,发出铿锵之声,眼看要开始互相屠杀。

闯王挥手对保护他的人们大声说:“后退!不许动手!”又向对方大喝道:“后退!不许动手!”双方互相接触的兵器登时分开了。在鼓噪哗变的人群背后又有许多声音叫喊:“不许伤害闯王!不许碰着闯王!”在坐山虎背后的远处传过来念怒的叫声:“快替闯王开路,不许挡驾!”李自成继续前进,逼着坐山虎和他的亲信党羽步步后退。

走了几步,突然又有许多红缨枪尖举到他的胸前。他冷笑一声,用手向左右一荡,荡开了几杆红缨枪尖,其余的都缩了回去,同时让开了中间的路。他的沉着和威严的气势使人震慑,没有人敢认真用兵器碰他一下。

李自成

坐山虎心中慌乱,和他的亲信党羽以及他的大旗也不得不退到路旁。李自成所到之处,人们纷纷向两旁闪开,路两旁形成了人和各种兵器的墙壁。人们在极度紧张的气氛中怀着惊异和敬佩的心情肃静无声,注视他从面前走过。他的后边紧跟着双喜和李强,然后是一群牵着战马的亲兵。尚炯因对落在后边的坐山虎不放心,对窦阿婆使个眼色,和窦的三十个心腹弟兄走在闯王的亲兵后边。有很多人同尚炯见过面,有的曾请他看过病,这时看见他走到面前,争着用点头、招手或微笑向他招呼。他也向他们含笑点头,好象在冰冻的日子里开始有一丝春风出现。

闯王和窦阿婆的这一小队人马刚一过去,后边的杆子象潮水般跟了过来,把坐山虎卷在里边,拥着他前进。他大骂左右和后边的人,但是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威胁和指挥众人。(姚雪垠:《李自成》)

【摘抄简析】

姚雪垠在小说《李自成》内容中,在保卫商洛山战斗最困难的时刻,李自成大病初愈,义军内部出现了有人哗变的突然事故。李自成临危不惧,亲往平定。在叛军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严重局面下,李自成以沉着威严的气势,压倒了叛军的嚣张气焰。自成的喝退之声,脸上的冷笑和用手将举到他面前的红缨枪尖向左右荡开等动作,都写得简洁、紧凑、鲜明、生动,有力地表现了闯王的胆量和气概。

【人物简介】

李自成(1606—1645),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

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另有一说李自成死亡地点为为湖北咸宁市通山县九宫山。 )

姚雪垠

【作者简介】

姚雪垠(1910~1999),中国现代小说家。现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

他在逆境中开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小说以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明末皇帝崇祯为中心,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揭示了明末农民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和封建社会阶级斗争以及民族斗争的复杂局面。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文笔新颖,堪称农民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这部巨著从1957年动笔起,历时30余年,约230万字,分为5卷。从20世纪60年代出版第一卷时,就影响较大。曾获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第2卷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李》书除有中,日文版本外,尚有英、法文等译本,在国际上影响日增。

*您看了姚雪垠在小说中描写的人物李自成后有什么感想,欢迎给《网站投稿》留言讨论;也可以给《网站投稿》投稿发表您自己的作品,散文、故事、作文、诗歌、美文、小说、格言、范文及幽默笑话等稿件均可。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