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谈写作方法——略谈《夜走灵官峡》的写作

《夜走灵官峡》一文,两千几百字,在我的作品集中它只占两页篇幅。可是,我认真地把它当作一篇重要的作品来写。

我写的短篇小说,长的万余字,短的数千字;一篇作品,往往要用一二十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写起。《夜走灵官峡》,一夜功夫便完成了。那是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下旬,宝成铁路举行通车典礼。我和《人民日报》派来报导“通车”情况的邓拓等同志,住在成都市的一个旅馆里。我除了给《人民日报》写有关宝成铁路的散文《英雄的事业》和短篇小说《工地之夜》(亦即《铁路工地上的深夜》)之外,又乘兴在一九五七年最后一个夜晚,一口气完成《夜走灵官峡》。第二天,便是一九五八年元旦,我把稿子再三推敲修改之后,寄给《延河》文艺月刊,在该刊一九五八年二月号发表。为什么这篇作品出手这样快呢?我长期在建设工地工作,工人们的献身精神使我深受感动。不仅工人,就连工人的妻子和小孩,也是为建设我们国家而含辛茹苦地奋斗着。他们,就象作品中写的那样拼命工作,就那样艰苦地生活,就那样长年累月住在山崖上的石洞里或者河边的茅草屋里。他们,不管老的少的,每个人都有一颗崇高而透亮的心,我到过成百上千的工点,我到过成百上千的工人家庭,我见过成百上千的工地出生、工地成长的孩子。他们的胸怀、品德和无私的思想情操,总是深深地打动我的心,从而使我满怀激情地把自己的笔墨献给他们。

不管是在工业战线或农业战线,普通劳动者,总是自觉而任劳任怨地站在第一线。他们英勇战斗。有人甚至流血牺牲。他们艰苦奋斗建设我们国家的崇高作为,使我受到很深刻的教育。写作时,我把自己的思索、感受以及在生活中被提高的心情,都倾注在这短短的作品中。

没有丰富的生活,要搞文学创作是很困难的。可是,有了丰富的生活,你要在其中选取有深意而又动人的片断写成作品,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当时,伟大的建设工地有那么多的动人景象,我却从其中选取了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当时,沸腾的施工现场,有那么多的英雄人物,我却把注意力投射到一个刚刚懂事的孩子身上。我觉得,写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的令人尊敬的孩子——成渝的思想、气质和心理活动,能表现工人阶级的宝贵品格。同时,塑造成渝的性格,写出他和周围一些人的关系及其思想感情,便能通过生活的一个小小的角落,来显示我们这光辉的时代风貌。

这个时期,关于工地建设生活,我写过不少作品,但绝大部分作品都是用正面展开的办法来写的。《夜走灵官峡》,我是用表现生活的侧面的方法来写的。也就是说,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生活的一瞬间的景象来刻画人物,表达感情。这种手法,比较巧妙而又节省笔墨。它言外之意多——或者说,它呈现的东西少,暗示的东西多,从而会使读者想象的余地较大,产生的艺术效果也会较大。言简意浓,这总是搞文学创作的人孜孜以求的。

一个作品确定了写什么和怎样写,可是没有诗意的触发,这个作品还是完不成的。——即使完成了,也是索然无味的。寒冬的深夜,我置身旅舍,面对稿纸,浮想联翩。我要表现的人物在吸引我,我要描绘的生活场景在吸引我。同时,使我感情涌动的还有狂风大雪、灯光人影、非同寻常的夜色和建设工地的种种音响。这一切,在我心目中构成了诗的意境。在这“诗意”光辉照耀下,人物、情节、环境、语言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都具有一种诱人的魅力。

没有“诗意”的作品,便没有艺术感染力。从这个意义来说,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诗。(作者:杜鹏程)

杜鹏程简介

【作者简介】

杜鹏程(1921-1991),陕西韩城人,原名杜红喜,曾用笔名司马君,现代作家。中共党员。大学毕业。著有长篇小说《保卫延安》、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短篇小说作品有《年青的朋友》、《速写集》、《杜鹏程小说选》等。

杜鹏程的小说多为重大题材,从严峻的斗争与考验中,描写人物精神面貌。《保卫延安》正是他精心创制的一部力作。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是建国五十年来工业题材创作中的优秀之作。

2019年9月23日,杜鹏程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