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的“炎”字是什么意思

相信大家对“炎黄子孙”这句话都很熟悉,但你知道炎黄子孙的“炎”字的意思和来历么?今天,《网站投稿》小编就给朋友们讲一讲有关炎黄子孙的“炎”字的意思和来历,还有炎帝的故事等,仅供大家参考。

说到炎黄子孙,我们就必须提到中国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据史书记载,炎帝神农氏名叫石年。其父是少典部落的君主,其母亲叫安登。传说,炎帝的母亲有一天去华阳(今陕西华山)游玩时,因感应神龙之气,在姜水河畔生下了他。他生下来时牛首人身,第三天就会讲话,第五天就能行走,第七天牙齿长全。他成人后,魁梧伟岸,仪表堂堂。他因在姜水边长大,就以姜为姓,是中国姜姓的第一人。

炎黄子孙的“炎”字是什么意思

长大后,炎帝神农氏带着他的部落逐渐沿渭水、黄河向东发展,因与黄帝在阪泉(今河北琢鹿东南)发生冲突,被黄帝所败,便来到了中原,那时,人口已生育繁多,维持生计的是猎物和植物的果实。可是,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上的走兽越打越稀,所得食物难以果腹。怎样才能解决人们的吃食问题?神农氏绞尽脑汁。

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炎帝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炎帝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伐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炎帝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地尝,一样一样地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的菽、麦、稷、稻、黍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

炎帝神农氏是最早倡导用火和善于用火的人。他教会了人们放火烧荒,刀耕火种,人们把他看成“火“的图腾偶像。

农业的出现,人类的劳动果实已有剩余,这时,炎帝神农氏设立集市,让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东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换,从而出现了中国原始的商品交易,大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炎帝还发明了陶器,解决了人类的生活用具——器皿和陶盆、陶罐等。

炎帝的另一伟大功绩就是创始了中国医药和医术。

炎黄子孙的“炎”字是什么意思

传说炎帝神农氏在位140年,终年168岁。后人为纪念炎帝造福人间的功绩,将炎帝尝百草的一片林海取名为“神农架”。炎帝神农氏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发展的转变关头。

以上是关于炎帝神农氏的传说和故事,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说炎黄子孙的“炎”字都有哪些含义。

“炎”是一个会意字。上下结构,由两个火字组成,表示火旺。本义有火苗升腾的意思。

“十丈炎威十丈尘,毫端犹见雪精神。兼嫌拂袖多寒气,我是人间避热人”中的“炎”指酷热,因南方炎热,故指南方,如炎方(泛指南方炎热的地方)、炎邦(南方炎热之国)。

“炎”还指红色;鲜艳,如炎卉(鲜艳的花草)、炎霞(红色的霞光)。也指机体受到较强烈刺激而引起的红、肿、热、痛等症状,如炎症、肺炎、嗓子发炎。

“炎”用于比喻,形容炙人的权势,如炎贵(权势显赫,贵重)、趋炎附势。

“炎”还指火、太阳,如炎精(太阳的别称);炎山(传说中的火山)。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