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故事|周士弟设伏歼敌|粟裕和叶飞的故事
周士弟设伏歼敌
1943年9月,日寇第五十九旅团第八十五大队的七百多个鬼子和一百多个伪军,从白文镇的寨子村出发,向我兴县、 魏家滩、马普滩和我晋绥军区指挥机关所在地的赵家川等地进行“扫荡”。
深谙兵法战策的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周士第,得知这股日寇居然敢于深入我抗日根据地腹地,觉得是个打击敌人器张气陷的极好机会,经过深思熟虑,一举妙着逐渐成熟。
周副司令员首先集中优势兵力,于敌人必经之地——小善畔、大善村、康宁镇等地设下层层包围。果然不出所料,10月5日,日寇从赵家川出发,向康宁镇方向前进,到6日夜,被我军包围在刘家庄至康宁镇一带。第二天,日本鬼子在 飞机的配合下,拼命向南突围未能成功,进退无路,只得依托甄家庄东北高地固守。
接着周副司令员又采用网开一面、虚留生路之计,决定把敌人调出甄家庄,在运动中歼灭它。周副司令员预测敌人由甄家庄向东突围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该庄东去就是敌人控制的岚县、商石公路,距赤坚岭、王狮据点不远。于是便把军区特务团理伏在甄家庄东面的郑家岔,将第三十六团埋伏在东北面的阳放里和藏坞里。
为了诱敌就范,周副司令员一方面令各分区相武工队到处破路,袭扰敌人据点,使各据点的敌人自顾不暇,无力增援; 另方面令负责包围的部队不断向敌人袭击,并煞有介事地在甄家庄南、北、西三面的大小山头上加修工事。
敌人果然中计,10日夜十时左右, 敌人顺着山沟向东突围。当其主力进入我伏击圈后,一阵巨响, 地雷开花了,刹时间郑家岔的山沟里,火光闪闪,响声隆隆,杀声连天。日寇方知落入了我更大的圈套,面临灭顶之灾。是役除了少数溃散之敌逃脱之外,其余均全数歼灭。
粟裕和叶飞的故事
位于淮安东南的东桥,是连接苏中苏北和淮南的战略重镇,1943年2月沦陷于日寇之手,自此分割了我苏中与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切断了南北、东西的交通。1944年春,日本侵略者为了加强其太平洋战场的兵力,不断将主力从华中地区调出。华中日军兵力明显不足,只得收缩防务。我党中央抓住时机,主动地向日伪发动攻势。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和副师长叶飞决定在淮安、宝应以东,发起以夺取东桥地区为目标的战役攻势。
鉴于东桥的战略地位,粟裕首长分析,我攻东桥,敌必来授,遂决定突袭打援,攻其必救。
3月4日夜,明月如昼,我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第七团按计划分成数路,秘密迅速地接近敌据点。到达外壕后,即架起了无数木梯和竹梯。由于敌哨兵被事先搞掉,此时敌人还在据点里蒙头大睡。几路健儿爬过外壕,立刻把云梯搭在围墙上,进去的人打开寨门,大队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东桥镇。等到敌人从睡梦中惊醒过来,这时寨围已破,只好固守各个碉堡待援。由于我军采用的是分进合击,分路进攻战术,使得各个碉堡自顾不暇,那里还有力量去救授别人。经过一天的激战,东桥镇内五十三座调堡全部被摧毁。
我突袭东桥的战斗打响后,淮安、淮阴、涟水等地的敌人惊恐异常。东桥乃其防守屏障,岂有见死不救之理。 当下在淮安集中了八百余人,分两批乘汽车风风火火地向东桥急驰而来。当敌人到达芦家滩、韩庆附近时,看见我军在韩庄以南高地设置的工事,当即下车,拉开架势,用掷弹筒、重机枪猛烈射击了一阵,半响未见动静,才知道上了当。于是马上上车,继续赶路。
正在这时,隔河的工事里,我军的机枪、步枪突然猛烈地开了火,敌人晕头转向,又慌忙下车,占领一切认为有利的地形。谁知刚到这些地方,接二连三地踩响了地雷,鬼子们东倒西歪,溃不成军。带队的三泽大佐用望远镜东张西望看了好一阵,才弄清楚我军真正的阵地。当下大佐使出浑身解数,指挥火炮和重机枪猛烈地射击了一阵之后,又接连组织了三次冲击,但一次都未能成功。
眼看夕阳西下,可怕的夜晚就要来临。三泽大佐想退回韩庄,但为时已晚。我另支伏击部队兵分两路切断了敌人的退路。是日夜,我军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敌人。晚上九时,各路部队象猛虎一般,向敌人发起总攻击。战斗持续到次日拂晓,八百多个敌人全部消灭,三泽大佐也当了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