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十四行诗?有哪些特点?
什么叫十四行诗?十四行诗的特点有哪些?《写作大辞典》这样解释:十四行诗具有特定韵律的十四行抒情诗体。音译为“商籁体”,形成于十四世纪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的《诗集》,故又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成为欧洲诗歌中的一种重要诗体。它的形式特点是每首由两节四行诗和两节三行诗组成,每行十一个音节。其后,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发展了这种诗体,称之为“莎士比亚体”或“伊丽莎白体”, 由三节四行诗和两行对句组成,每行十个音节。十四行诗形象生动,结构巧妙,音乐性强,起承转合自如。一般在前八句叙述事情,提出问题,表现情绪。后六句回答、解决问题,缓和情绪。或由三节四行诗和一副对句组成,由最后的对句概括内容、点明主题。其题材除了爱情之外,还可扩及政治、宗教或个人领域。它一般要求讲究一定的韵律,表现深刻的主题,给人以回味和联想。诗人冯至的《十四行集》(1941) ,是这种诗体移植到东方的“中国化”产物。
我们在《搜狗百科》里摘录有关对十四行诗的介绍:十四行诗又译“ 商籁体,”为意大利文sonetto,英文Sonnet、法文 sonnet的音译。是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最初流行于意大利, 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称“ 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
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 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他的诗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欧洲资产阶级抒情诗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同时代的意大利诗人和后来其他国家的一些诗人,都曾把彼得拉克的诗作,视为十四行诗的典范,竞相仿效。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彼得拉克诗体。每行诗句11个音节,通常用 抑扬格。
莎士比亚的诗作,改变了彼得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编排,每行诗句有10个抑扬格音节。以形象生动、结构巧妙、音乐性强、起承转合自如为特色,常常在最后一副对句中概括内容,点明主题,表达出 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和情怀。
普希金创立的“奥涅金诗节”:每一诗节中包含十四个诗行,每一诗行中包含四个轻重格音步,每音步两个音节;这十四个诗行中,有的每行结尾为轻音者,谓之“阴韵”,9个音节(最后一个轻音音节不构成音步);有的每行结尾为重音者谓之“阳韵”,8个音节;阴阳韵变换的规律和诗行间押韵的规律之间又有严格的配合。
*感谢您浏览《网站投稿》,如果您有更好的文学作品或写作技巧方面的文章,欢迎给《网站投稿》投稿,稿件形式不限,小说、散文、作文、故事、诗歌、美文、格言及幽默笑话等作品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