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当志在四方——《徐霞客游记》

一部40万字的著作《徐霞客游记》,以散文和日记体裁写成,内容翔实,文笔流畅,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徐霞客的《游记》读来不象十七世纪学者所写的东西,倒象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察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徐霞客游记》

【图书简介】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一作宏祖,号霞客)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末年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是世界石灰岩地貌研究的先驱。

徐霞客终身不入仕途,路遇官家车马,唯恐避之不及。他的兴趣在于山川游历、地理考察。早期,他的游程较短,且偏重名山大川,搜奇访胜,所到之处有太湖、泰山、北京、嵩山、华山、天台、雁荡、黄山、洛迦山、武夷山、九鲤湖等。1625年,母亲逝世后,他一心一意献身祖国大好河山,游历考察范围加大。

崇祯九年(1636年),51岁的徐霞客深感岁月流逝,余年无多,决心作万里远游。在此后四年之久的游历中,他涉足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不少地方都是人迹罕至的荒僻山区。这一次,他已不再满足于早年的探名胜、访古迹、辑轶闻,而是对沿途地形特征、洞穴位置、岩石形态,以及植物、动物、矿产、泉水、气候、民俗等,进行学理上的探索与研究。旅途中备尝艰辛,曾两次遇盗,三次绝粮。每天徒步几十里山路,虽饥渴劳顿,睡前仍然坚持撰写游记。

男儿当志在四方——《徐霞客游记》

通过这次游历,他对我国西南部亚热带石灰岩地貌(又称岩溶地貌)的观察和记述,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科学水平,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岩溶地貌研究的宝贵文献。例如,他记载云南保山水帘洞说:“崖间有悬干虬枝为水所淋漓者,其外皆结肤为石,盖石膏日久凝胎而成”。这说明他已正确认识到石灰岩洞因地下水的溶蚀而产生洞顶倒悬的钟乳石及洞底耸列的石笋,是由滴水蒸发后碳酸钙凝聚而成的原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领先于西方岩溶界约一、二百年。

徐霞客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查明了许多山脉和水系,指出了金沙江是长江的真正上游,并科学地论证了河流坡度、弯曲与侵蚀作用的关系。这部40万字的著作,以散文和日记体裁写成,内容翔实,文笔流畅,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徐霞客的《游记》读来不象十七世纪学者所写的东西,倒象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察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徐霞客简介

【徐霞客简介】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江阴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在兄弟三人中排行第二,霞客是他的别号。他自幼爱读地理、历史,“特好奇书,侈博览古今史籍与地志,山海图经,以及一切冲举高蹈之迹”。22岁时,他第一次出门游太湖。母亲特意缝制远游冠为他壮行,并鼓励他说:身为男儿,应当志在四方。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