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过年情结与红包文化
当代中国人对春节的情绪还是很复杂的。当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不断推进,春节的“年味儿”势不可挡的越来越淡。超市都是大型连锁、高度专业化管理,并不会像以前的小商店那样因过年而关门放假,囤年货变得不必要;而气势恢宏的高楼大厦,与亲近、热闹、接地气的春联儿、灯笼也是天然的气质不兼容;甚至能够放鞭炮的区域,都越来越小……
年味儿变淡的表象下面,可能是团圆的没落。
诸多年轻人所习惯的个人主义生活方式及观念,与春节所倡导的家庭、团圆产生了隔阂。以往春节亲戚间最平常不过的亲密话题——婚嫁、生育、经济状况,却与年轻人们珍视的隐私、自由、尊重形成冲突。关心与干涉、亲密与隐私、爱与控制,各种情绪各种话语,还有城乡、阶层、地域、代际、性别、年龄等等这个国家所有的差异和矛盾,几乎集中呈现在小小的家庭空间里,景象十分魔幻。
但生活日渐疏离、日渐原子化的现代人,一方面对春节这场集体制造的共同体“表演”心存留恋,一方面也确实需要逃离高压工作与庸常生活,躲进一场全国庆典,按下一年的暂停键,自省、展望、辞旧迎新。春晚与红包,成了这个观念撕裂与情感连结并存的节日里,为数不多的维系喜庆氛围的工具。
曾经的春晚,万人空巷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春晚。
早前的央视春晚,曾缔造过万人空巷的盛况。1983年,导演黄一鹤带领一群老艺术家,开启了此后三十多年精彩纷呈的春晚史。此后在大年三十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成为中国家庭的过年新民俗。
当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10年代,互联网飞跃发展,人们在除夕,可选择的节目更多,得到的笑点更密集,原本一年的笑点等春晚,如今笑点是按日计算了。春晚受到极大冲击。
正是这个时候,春晚正式开启了与互联网的联姻。在节目内容上,网络流行语频繁出现在小品和相声里;流量明星们也在家中长辈处混出了脸熟。在互动形式上,春晚连年与互联网巨头合作,推出央视春晚红包互动,BAT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坐庄,也收获颇丰。
2015年微信红包牵手春晚初战告捷,支付宝不甘示弱紧随其后,今年的主角则是百度。作为央视2019春晚独家网络互动平台,春晚直播期间,全球观众参与百度APP红包互动活动次数达208亿次,百度APP DAU峰值突破3亿。由于当日APP下载量过大,各大应用市场甚至一度陷入瘫痪。
春节在中国人中带来的共同体效应,依然是无可比拟的,而BAT等互联网公司的推波助澜,促成了旧年俗与新技术的融合。
红包是中国人的重要年俗之一。
红包“变形记”
BAT入局春晚最好的手段,被证明是红包,也是情理之中。
红包这个小东西,是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它与春节如影随形,象征团圆、祥和、祝福。中国的压岁红包,始于唐朝,意在驱赶邪物鬼怪,平安过年。由长辈把压岁钱,放到孩子的手中。口中嘱咐着如“语言遵孔孟,礼貌体周文”之辞,孩子恭敬地得了,压在枕下一夜,之后便可拿着商量买东买西。到了明朝,家中小辈也有了给长辈送红包的习俗,意为“压岁”。盼望着长辈福寿安康。家庭成员间长幼和睦的孝慈精神,在合家团圆、言笑晏晏的日子里,以小小的红包,延续了千年。
古时候的节庆宴会也少不了红包助兴。绵延至今,压岁红包,经历了多次翻陈出新。
从红绳串铜币,到红纸包纸币;从日新月异的式样封套,到简便易行的线上红包……鲍辛格认为,不断进入生活世界的技术,已经嵌入民间,改变民间文化,甚至影响新的生活关系、新的文化产生。如今人们提到红包,首先想到的早已是线上红包。经BAT们改造的互联网红包,成了年俗之外的文化新语言、新物种。
记得互联网红包刚兴起时,有网友吐槽红包金额小,调侃群友们为了几分钱在那里抢来抢去。殊不知,不以金钱为目的红包往来,才是中国“礼尚往来”传统的精髓——广东人的“逗利是”便是如此。用粤语来说:唔好太在意收到几多钱,最紧要系好意头。甚至“利是”可以只是一张用红纸包起的写上祝福语的纸条。反倒是金钱的攀比才是后人的“杜撰”和误读了。如此看来,今天互联网以营销为导向的全民小额红包派发,倒是歪打正着,成全了红包交流情谊的本来面貌。
红包的形式在变,背后的美好寓意不会改变。
线上红包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喜爱,是因为它重建了人的“在场感”。两个在不同城市的亲朋好友,能够打破空间的局限,“如临现场”般在线上完成了一次递出与接受红包的动作,无需太多的强行交流,证明了彼此的连结。在如今家庭关系发生微妙变化之际,这种没有面对面的压迫与不适,既实现了交流又无需深度对话和生活交集的“在场”方式,是更合适的人际距离。
春节看手机抢红包成为常态。
BAT的“撒钱”动力
让BAT连年斥巨资给网友发红包的,自然不会是创造新年俗、或是重建“在场感”。
《红楼梦》里贾府过春节,正月十五晚上,贾母命人设宴摆酒,带着子孙们玩乐听戏,听到精彩处,说了一个“赏”字,就有三个媳妇,每人撮了一簸箕钱,向台上一撒。只听满台钱响,贾母大悦。贾母通过赏钱,获得家族昌盛的满足感。但互联网巨头在大派红包中获得的东西,远比这虚无的满足感更多。
巨大的用户量新增与品牌价值,是腾讯、阿里、百度争先恐后、不惜代价角逐春晚合作的根本原因,而春晚也乐于通过互联网的参与,增强自身的多元性,提升与观众的互动和共鸣。而对于喜好日益分化的观众们来说,虽然对春晚日渐审美疲劳,却也并没有更好的庆祝春节的方式。于是,除夕当天成了许多人的“真香”现场,嘴里说着不要,身体还很诚实地摇红包。数据表明,虽然观众笑点与春晚渐行渐远,但他们却很爱这新年俗:边吐槽春晚,边摇红包。这与BAT等互联网公司不惜代价的推波助澜密不可分。
抢红包,尤其是AI玩法,成了很多中老年人拥抱科技的契机。
技术与民俗的融合渗透,不仅创造了全新的人际互动模式与文化符号,也波澜不惊地释放着关于下一个时代的剧变信号——在今年的央视春晚红包互动中,百度加入了视频红包和语音红包等人工智能玩法。老老少少们在兴致勃勃参与红包互动的同时,大概并未意识到,ta拿在手里玩儿的,是一种正改变经济社会、日常生活的黑科技,是被全球政府、企业所激烈争抢的关键胜负手。
不知人工智能时代的春节和红包,又会是怎样一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