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爆竹的来历:过年为什么要燃放烟花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的一首诗,名叫《元日》,描写的是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那么,为什么到过年的时候,要燃放爆竹呢?烟花爆竹的来历是什么?
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大家正苦于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对付这个怪兽时,就在一年的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光、怕爆竹的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爆竹里明明没有竹子,为什么叫爆竹呢?说来倒也有趣,最早的爆竹真是用竹子做的。那时,人们把竹子锯成一段一段的,用竹节取暖,其中保留了两头的竹节一受热,密封在竹筒里的空气就会膨胀,“啪”的一声,把竹子爆裂开来。“爆竹”这个名字就这么得来。
人们发现年兽极怕这种响声,于是人们就保留两头的竹节,并把它扔进火盆,让它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用来驱邪。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瘙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维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就是现在的鞭炮。
还有一段传说是商朝的武官赵公明,因善于理财而致富,民间奉为武财神。据说武财神怕冷,所以民众便掷鞭炮为他驱寒。一般相信,鞭炮炸得愈旺,当年的财运也愈旺。
感谢您浏览《网站投稿》五花八门栏目,欢迎给《网站投稿》投稿、留言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