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的故事
郭子仪是唐朝的名将,也是一个很有名气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今天,《网站投稿》小编就给喜欢故事的朋友们收集整理三段和郭子仪有关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1.佯攻
“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帝国国力衰弱,边疆空虚。公元762年,吐蕃大举攻唐,占领了陕西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的十几个州,次年又攻占了长安(今陕西西安)。
长安沦陷后,郭子仪仅靠自己的几千人马,坚守在长安城外,阻挡十万吐蕃兵东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夺取长安呢?郭子仪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
郭子仪派二百骑到陕西蓝田北面,白天擂鼓呐喊,夜晚燃起火把,牵制吐蕃兵力。然后又伴作向蓝田城东进军,暗中却率主力杀向蓝田城西。吐蕃兵果然中计,十分恐慌,郭子仪迅速集中所有兵力,从背后猛扑过来,打得吐蓄兵措手不及。
郭子仪又派人四处叫喊:“郭令公率大军将你们包围啦,快投降吧!”吐蕃兵不明真象,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慌忙引兵逃走,长安这座古城又回到了唐军手中。
2.假败
唐肃宗年间,郭子仪奉命收复被叛军占据的都城长安后,又率军乘胜东进,兵指洛阳。屯兵洛阳的安庆绪听说郭子仪率军前来攻打,急忙派大将庄严、张通儒带领十五万大军迎战。叛军在新店(今河南省狭县西)与唐军相遇。新店地势险峻,山高壁陡。叛军依山扎营,居高临下,对唐军很不利。
郭子仪决定趁叛军立足未稳之机,选派二千英勇善战的骑兵,向敌营冲击,又派一千名弓箭手埋伏山下,再令协助作战的回纥军从背后登山偷袭;自己则亲率主力与叛军正面交战。
战斗打响后,叛军从山上猛冲下来,郭子仪伴装败退,且战且退。叛军大喜,倾巢出动,企图一举消灭唐军。
战斗到黄昏,暮色苍茫,叛军伤亡数万,余者也精疲力竭。这时,突然杀声如雷,唐军埋伏的弓箭手像神兵一般从天而降,只见万箭齐发,无数的箭簇像雨点一样射向敌群。
郭子仪指挥主力又回军猛烈反击。这时,叛军的背后突然传来高呼产:“回纥兵来了,快投降吧!”叛军前后被围,左右遭打,进不得,退不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在唐军和回纥军的夹击下,叛军一败涂地,庄严拼命逃回洛阳,急忙向安庆绪建议弃城北走,安庆绪只得放弃洛阳,北渡黄河,退守相州(今河北成安一带),洛阳遂告收复。
3.避谗
郭子仪的家门常常大开着,任人出入,并不过问。不象有的人那样,高墙深院,深奥莫测,连其夫人和女儿要梳妆,也叫手下将士提水拿巾。
郭家子弟谏道:“大人功业显,然而不论贵贱都可进出闺内,这样将要开启人们的狎侮之心。”
郭子仪笑着说:“这其中的道理是你们所不能知道的。我前进没有去处,后退又没有凭据之地。如果高墙深院,内外不通,倘或有以诬蔑为能事的人,加以不臣的罪名,满门抄斩,那时就后悔莫及了。现在内外通行无阻,四边大门尽情敞开,虽然有人想进逸言,但他们又从何说起呢?”子弟们听了,都叹服郭公有远见。
【郭子仪简介】
郭子仪(697-781),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唐朝名将,政治家、军事家。早年以武举中第,入仕从军,累迁九原太守,未受重用。
安史之乱爆发后,拜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收复河北和河东地区,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辅佐广平王李俶收复两京,迁司徒,封代国公。
乾元元年(758年),拜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承担相州兵败之责,罢职赋闲。宝应元年(762年)初年,河东兵变后,封为汾阳王,起兵平定叛乱,事后解除兵权。广德元年(763年)冬天,吐蕃攻破长安后,奉命调兵遣将,驱逐吐蕃敌军。广德二年(764年),仆固怀恩引领吐蕃和回纥入侵时,单骑说服回纥,合兵大破吐蕃。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拜太尉、中书令,充皇陵使,赐号“尚父”,增加食邑,剥夺实权。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