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长明散文《养和的饥荒》

《养和的饥荒》是一篇日本散文作品,作者名字叫做鸭长明(1153~1216),镰仓前期歌人,散文家。散文《养和的饥荒》由《网站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喜欢散文的朋友们欣赏阅读。

【日本散文】

养和的饥荒

作者:鸭长明

大约在养和时期,因历时甚久,已记不清确切的年代了,世上又遭到了两年的饥荒,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凄惨事件。春夏遇到旱灾,秋天又遭受风灾和水灾,灾难频繁,五谷颗粒未收。只有春种和夏植,并无秋收和冬茂。因此,各处居民或背井离乡,逃奔异地,或抛弃家园,遁居山中。尽管朝廷开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祈祷,举办了异乎寻常的祭祀,也毫未奏效。

鸭长明散文《养和的饥荒》

京城这地方素即仰赖农村供给食粮和各种原料,现在这些东西均断绝了来源,那么京城的人将何以为生呢?人们都望眼欲穿地盼望早日摆脱这种困境,但盼望终于变成了泡影。他们纵想拿出家中的种种宝物去分文不值地换来食粮,但谁对这些宝物都不屑一顾。即使偶尔有人想换,也都是重粟而轻金。乞丐充斥在街头巷尾,怨嗟悲叹之声不绝于耳。

头一年就这样在群众嗷嗷待哺的情况下,总算到了岁暮。翌年,情况不仅未见好转,复又流行起传染病来,真是每况愈下了。世人都悲伤叹息,求借无门,日益穷困起来,好似成了涸辙中的鲋鱼。结果,甚至连颇有些身份的人都头戴草笠,足缠裹腿,身着丽服,沿门乞讨起来。这些彷徨街头、身陷绝境的人们,有的正在走路当中就突然倒地死去。在土墙下面和道路两侧,饥饿而死的人不计其数。这些尸体,无人收拾,发出臭气,飘散在空间;他们那种逐渐变成龇牙咧嘴的丑态多令人目不忍睹。在贺茂川的河滩上,尸横遍地,堵塞得车马都不能通行。

贱民们饿成奄奄一息的样子,再无力卖柴。因为柴少,孤苦无依的人便拆毁自己的家屋,将木料砍成劈柴到市上去出售。但听说一人一天拿到市上出售劈柴所得的钱尚不足充一日之机。尤其奇怪的是,在劈柴当中竟掺杂些各处涂有丹漆或附有金箔的木柴。据人们说,那是一些走投无路的人到古寺庙里盗来佛像或各种木器,然后将其砍成的劈柴。我生不逢辰,怎么竟降诞在这样的秽浊世间,亲眼目睹这些令人忧心如焚的惨事呢。

还有令人更怵目惊心的事。即有难舍难离的夫或妻的人,其爱情较为强烈的一方一定要先死。这是因为他们置己身于不顾,只怜爱对方,将偶尔得来的食物全让给对方吃的缘故。因此有子女的父母一定要死在子女之前。有个幼儿,在他母亲死后,还不知母死,依旧躺在母侧,继续吸吮母乳呢。

鸭长明散文《养和的饥荒》

仁和寺里有个名叫隆晓法印的人,他怜悯这样死去的无数人们,每见到一个死人的头,便在额角上写上一个“阿”字,以便借此来超度死者成佛。他想知道死去的人数,在四五两个月中,曾数过一次;在京城里,死在一条以南、九条以北、京极以西、朱雀以东的道路两侧的人的头就有四万二千三百多个。在这个地区的前后,死的人还为数甚多。再加上河原、白河、西京以及其他许多穷乡僻壤的死者,那就数不胜数了。至于日本全国各地的死者,自然更无法计算。替换值

据闻崇德上皇在位的长承年间,也曾发生过饥荒的事,但我不知那时情况,我只认为我所亲眼目击的这次饥荒,可以说是旷古未闻的一大惨事了。

【鸭长明简介】

鸭长明(1153~1216),镰仓前期歌人,散文家。早年长于写作和歌和弹奏琵琶,应后鸟羽天皇之召,成为一名和歌所里的官员。后来他想继承父祖旧业,到贺藏神社当神官,未遂,随于五十岁隐透不出。起先居大原山,后迁至日野山,法名莲胤。《新古今和歌集》收入他的和歌十首。著作有散文集《方丈记》、歌集《鸭长明集》、歌论《无名抄》、故事《发心集》等。

鸭长明生于神官之家,以歌人知名,50岁时因失意出家。他的一生正值源平动乱的时代,经历了平氏一族的灭亡和古代天皇制的衰落,在他的随笔集《方丈记》中流露出对时代变幻无常的感慨。

鸭长明散文《养和的饥荒》

他的代表作品《方丈记》大体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作者从感慨世事多艰出发,记述了平氏统治时期的天灾、人事之变,后一部分记述了作者的家系、出家隐居后的清贫生活。《方丈记》的文体是和汉混淆体,文笔生动。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