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故事|孔子因人施教的故事
1.道德问题
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像往常一样,赤脚敞衫,来到市场上。突然,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问道:“我有个问题不明白, 向您请教,人人都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道:“忠诚老实,不欺骗人。这就是公认的道德行为。”
苏格拉底问:“您说道德是不能欺骗人的,但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军将士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这能说不道德吗?”
那人答:“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的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问:“和敌人作战时,我军被包围了,处境险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们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就要到了,大家奋力突围。结果成功了,这种欺骗能说不道德吗?”
那人回答:“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能这样。”
苏格拉底问:“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父亲骗儿子说,这不是药,是一种十分好吃的东西。请问这也是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行为是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问:“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是道德的。也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呢?您告诉我吧。”
那人只好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就是道德。”
苏格拉底高兴地说:“您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道德就是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明白了一个长期困惑的问题,我衷心地谢谢您。”
2.因人施教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听到了是不是马上采取行动?)孔子回答说:“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有父亲兄长在,怎么能不向他们请示一下就贸然行动呢?)
过了些日子,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冉有也问孔子: “闻斯行诸?”孔子答道:“闻斯行之。”(听到要马上采取行动。)
在上两次谈话中,孔子的又一个学生公西华也在场。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作了相反的回答,公西华不解地问孔子:“子路问您‘闻斯行诸’,您回答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您‘闻斯行诸’,先生却答曰‘ 闻斯行之’。我实在疑惑,敢问这是什么道理?”孔子说:“冉有做事畏畏缩缩,不肯向前,所以我告诉他‘一听见事情就去做’,教他上进一些。子路的性格是一点儿也不顾利害, 遇事勇往直前,往往人家要两个人才能做的事,子路则凭自己的勇猛,要一个人去做。这种行为方式,是很危险的,所以我告诉他“要先请示父兄’,教他退一步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