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谈文学创作——在生活的底蕴中开掘
文学创作归根结底,还是要反映我们的生活。做为新中国的同龄人,我可以自豪地说,是在党和人民看着成长起来的作家。而近二十年来之所以能写出一些作品来,同受到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教诲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二十年前的我正值青春年少之际,在一个机务段里当一名火车司炉, 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是个铁路上“烧火的”。那时正是“四*人*帮”猖獗之时,文艺阵地里,片萧条之景象, 令我们这些刚走入社会的青年愤恨不已,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呢?心头躁动着的青春的炽热总要有谊泄的天地,于是,用文学创作的形式是最容易表达的。就是这样在那闲暇之余,我写起了诗:我写自己的感受,写自己在火车头上汗流满面的工作的情景。在那大轰大叫的年月里,由于我的生活充满的魅力,那些诗在慷慨的口号里不乏有自己的真情,就这样一组《火车头之歌》在辽宁的诗坛上竟然引起了一点“轰动效应”,从此,我步入了辽宁的文坛。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学习了伟人的那篇讲话,明白了一个作家不能脱离生活的道理。这些年来许多东西都淡忘了,唯有对这番教诲越发感到亲切。我*干了十几年的火车司机,正是在生活的底蕴中,经受了无数次痛苦的磨炼和砥砺,也正是在这期间,我不断地否定着自己,充实着自己,才写出了近百万字的小说、报告文学,几百首短诗,还有五部电视剧,那本近二十万字的纪实文学《神仙王国里的酸甜苦辣》一发表,在全路机车乘务员中间轰动了,我家里电话不断,来信不断。那次我去南方的几个机务段采访,竟然让热情的火车司机们挽留了两天,在上千人的大会上一些老司机非要我站起来,他们给敬礼,说是感谢我为他们写了一本鼓劲儿的好书。我当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家让我讲几句话,我已经说不出什么来了。的确,我还能再说什么呢?我想到了一个真正的作家的责任,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里,没有责任的作家行吗?而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不置身于生活之中,不表达这些朴实的工人们的心声行吗?正是在这样的感受中,我倍感《讲话》的亲切。我常想当一名作家,别人的风格、流派可以借鉴,也可以舍弃,而对于《讲话》的原则的确是不能丢却的。一个真正的作家真的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再有才干也会没有前途啊!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如此地热爱着自己所熟悉的这片生活的天地,才能够有那么多工人朋友,才能够在我遭之挫折和不公正的非议的时候,得到那么多人的理解和鼓励,从这一点来说我又是多么幸福和富有啊!在那次同火车司机们的会面中,一位火车司机的妻子深情地为我唱了一首《橄榄树》,她说:作家同火车司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为了别人的幸福,要吃尽分离、流浪的痛苦。我久久回味着这发自心灵的话语,我真想对她说:当一名作家,让社会真正承认的工人作家还要在分离和“流浪”中全身心地去揭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去为正在奔忙的我们的火车司机们鼓一把劲儿啊!
我能够做到这一点吗?我想我是能够的。因为我是从他们那个“堆儿里”爬出来的,我还是他们中间的一员。我不能忘记他们,我也不敢忘记他们,我不是西腊神话中的那个英雄安泰,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话又说回来,安泰又怎么样,一旦离开了生他养育他的土地,不也一事无成吗?
正是为了不忘记这一切,我对《讲话》更充满了感情。我愿永远以《讲话》为动力,在生活的底蕴里开掘,力争写出更多的令人们满意的作品来。(作者:田永元)
【作者简介】
田永元,山东蓬莱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辽宁文学院文学创作专业。1979年参加工作,历任大虎山机务段火车司机,辽宁文学院作家班学员,沈阳铁路局文联编辑,《中国铁路文学》副主编,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