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作家巴金与读者

1939年,巴金住在上海,有一次,收到一位读者从杭州寄来的要求援助的长信。他约了鲁彦和靳以一起到了杭州。

写信人是一个姑娘,她同后娘相处不好,被迫离开安徽出外工作,由于失恋,她准备到杭州自杀。在西湖,她遇到一位远亲,改变了主意,决定到寺庙中带发修行。几个月以后,她才发现那位远亲和小庙里的和尚有关系。和尚对她还抱有野心。处于虎口之中的她,出于对作家的信赖,写信向巴金求援。

名人故事:作家巴金与读者

巴金三人到了杭州,忙雇了一艘船,划到小庙附近,把这个素不相识的姑娘约了出来,和她谈了两个小时。很巧,姑娘的舅父恰巧和巴金同姓,巴金便以她舅父的名义替这个姑娘还了八十多元的房饭钱,还为她买好了回上海的火车票。

姑娘比他们迟一天回上海。到上海时,巴金和靳以亲自到北站接她。请她吃过中饭,叫了一辆人力车,送她到虹口的舅父家中,帮助这个姑娘逃离了险境。

时隔近半个世纪,巴金还深情回忆当年作家和读者深厚的情谊,他说道:“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中我交了多少年轻的朋友,我分享了多少年轻人的秘密。有人怀着好意问我:你是不是有一把钥匙,不然你怎么能打开年轻人的心灵之门?我哪里有什么秘诀!我说过我把心交给读者,可是我忘记说读者们也把心给了我。”所以说,要使作品得到读者的欢迎,巴金的这段话是值得深思的。

名人故事:作家巴金与读者

【巴金简介】

巴金(1904—2005),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感谢您浏览《网站投稿》文人墨客栏目,欢迎给《网站投稿》文人墨客栏目投稿、留言、评论。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