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乐此不疲”这句话
“乐此不疲”经常会被人们用在文章中,也经常会听到人们说到这句话。那么,“乐此不疲”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乐此不疲”也一个成语,成语解释是:乐:喜爱;爱好;疲:疲倦。乐于做某事;沉浸其中;不觉疲倦。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这句成语的用法为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同时,乐此不疲的“乐”字是“樂”的简化字。甲骨文的“樂”是一个象形兼会意字:下部的“木”,表示树木,上部分“白”是松树的果实“松塔”的白描,路旁的“幺”描写松塔燃烧时发出的声音。上古社会,先民渔猎耕种一天,每到晚间,常常会举行祭祀、饮食、性爱三位一体的乐舞活动,在场中央燃起松柏篝火,松柏的枝和果在燃烧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更增加了乐舞的欢快场面,其浓烟后缀并且有一种清香味,这就是中国祭祀文化中香烛的源头,这就是“樂”字构形的生活之源。
“樂”字简化为“乐”变为象形字。小篆字形。像鼓鼙木架形。“樂”的本义指感到享受,喜悦、愉快、令人高兴的事情,如怡然自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引申指安于,喜好;自愿做(某事),如乐于助人、喜闻乐见。
“乐不可极”指享乐不可过分,否则乐极生悲。也比喻做事要有限度,如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这里,我们再讲一个“乐不可支”的小故事。说是东汉的张堪在任渔阳太守时,匈奴万名骑兵前来侵犯,张堪率领几千骑兵迎头痛击,匈奴大败。渔阳获得安定后,张堪让百姓们在狐奴这个地方开垦了八千余顷稻田,使大家都殷实富裕起来。老百姓作了首歌谣称赞张堪:“桑无附枝(桑树修剪得整齐),麦穗两歧(麦子长双穗)。张君(张堪)为政,乐不可支(百姓快乐得要撑持不住了)。”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有多高兴。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而“乐此不疲”讲的则是光武帝刘秀在建立东汉政权后,重视发展生产,改善百姓生活,提高国力。他每天一早上朝,处理政事,直到日头偏西才回宫。回宫后,还要与公卿大臣们谈论经书和治国之道,很晚才睡觉。太子刘庄见他太操劳,就劝他学学黄帝、老子的养生之道,过过悠闲、宁静的生活。刘秀回答:“我自乐此,不为疲也。”意思是说:他自己乐意这样做,所以就不感到有什么疲劳。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不觉疲倦。
心理学家发现,快乐其实是一种习惯,不管大环境怎么变,情商高的人会随时调整心态,总是快乐的。当我们能换一种心态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并带着游戏般的愉快心情面对工作,你会发觉自己的内在能量强大许多,抗压应变的功力也因此大为增进,而这,也正是贯彻快乐决心的做法。只要调整了心态,你的工作心情就能抛开阴影,自创一片格局。
“乐”字是一个多音字。指乐器、乐音时读yuè,如音乐、乐歌(有乐器伴奏的唱歌)、以音传教、先王以音崇德(先代君王以制作音乐来提高人民的品德);也指演奏: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意,“乐”姓有Lè、Yuè两姓,“乐羊子妻”、“乐正”中的“乐”姓读Yuè。
一天中本有许多欢乐浸入生命之中,活着的人们应该让它总是滋润饱满,让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