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么诱敌的故事
公元1133年8月,南宋王朝派王躞、崔增、吴全率领四万人马,水陆并进,前往鼎州(今湖南常德市)镇压活跃在这一带的起义军。约定由崔增、吴全率水军屯扎在湘江口、洞庭湖口和牌口等要隘,以截击从上游驶下的义军船只。
王躞、鼎州知府程昌寓则率领大军进攻杨么各寨,企图把起义军主力消灭于洞庭湖内。与此同时,义军首领杨么也召集各部将领为粉碎官军的企图商量对策。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关门打狗的战法,暂时放弃一些寨栅。将敌人全部放进洞庭湖,然后集中全部水军、步兵于鼎口下五十里的酉港,捏成拳头,先消灭崔增、吴全的水军,再折回酉港休整,待敌疲惫,便一举歼灭。对策确定后,杨么便命各部立即投入紧张的战斗准备。
这年11月初,王躞、程昌寓率大军自鼎州顺水而下,张牙舞爪地向义军扑来。宋军进至德山大溪口,即向驻扎在这里的义军高癞子部发起进攻,高癞子依照战前计划,在与宋军抗击一阵之后,即率部逃走。
王、程不知是计,以为高癞子兵单势小,不堪一击,就率军直下,进攻驻扎在龙阳泛州村的起义军杨钦部。杨钦同样诈败而走,王、程仍不知是计,命令部队继续顺水直下,又很顺利地攻下了黄店的全琮寨。
王、程连破三寨,不觉洋洋得意,立即又挥师指向龙阳县城对面源江北岸的杨么大寨。然而,这次却并没有如王、程想象的那样顺利。当宋军接近杨么营寨时,里面既没有向外射出一箭,也没有士兵的呐喊声,等宋军士兵上去一看,里面居然空无一人。宋军摸不清杨么的去向,加之早已疲惫不堪,只得在下沚口立帐等待消息。
再说原先被宋军打败“溃逃”的三寨义军以及杨么等军早已在酉港集中,杨么率军进至崔增、吴全水军船只停泊的阳武口附近;义军得知宋军船均是“撅头船”,不便于在湖中作战,决定采取引蛇出洞的计策,将敌人引出来打。义军于是拔发战船数只,士兵、武器、旗帜藏于仓内,顺流而下。
崔、吴见状,以为是被上游大军击败的残兵败将,急令宋军出击。争功心切的崔、吴军因未曾与义军交战,一个个争先恐后,撑篙拽牵,一窝蜂地从石牌入湖。待到阳武口湖面宽阔的地方,刚与义军船只接近时,义军船只突然横冲直撞。接着,杨么指挥着各路军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顿时利箭尖木、石头一齐射过来,直杀得敌军无处藏身。崔、吴水军船队的数百只船连同一万余名士兵,在不多的时间里便被义军消灭殆尽。
【人物简介】
杨么(yāo同“幺”,故又称杨幺)(?-1135)名太,在南宋初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的诸首领中最年轻的,楚语称幼为么,故称他为“么郎”或“杨么”,后来起义首领钟相牺牲后,杨么仍继续坚持斗争,逐渐成为起义军共同拥护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