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不敢偷——唐代诗人杨衡的故事
唐代有个诗人叫杨衡,字仲师,吴兴人。据说杨衡和与符载、李群、李渤等同隐庐山,结草堂于五老峰下,号为“山中四友”。杨衡所作的诗大多讲究声韵的奇拔响亮,曾用“一一鹤声飞上天”来形容自己的作品。当时有很多人对他的诗句也有非常高的评价,对此,杨衡自己也颇为得意。
有一天,杨衡听到一个消息,说有一个姓江的书生偷了他的诗文,并以此中了进士。
唐代实行的是科举制度,考试时有一个习俗,就是考生可以在正式考试前,先把自己的作品抄录成“行卷”,然后把“行卷”送给有名望的官员进行鉴赏,并请他们推荐自己,这样会使被录取的机会大一些。而鉴赏的人不会亲自查核这些作品是否真的出于送“行卷”的考生。于是,这个姓江的考生就是钻了一个空子,并中了进士。
杨衡听了这个消息后,并不十分在意。他只想见见那个中了进士的江某。于是杨衡也去了长安并假装赶考。
当杨衡碰到那个江某时,他迎面走过去,突然喝道:“‘一一鹤声飞上天’可还在否?”
江某一惊,马上明白了杨衡的意思,惭愧地陪笑着说:“此句知兄最惜,哪里敢偷。”杨衡听了点点头说:“犹可忽也。”
由此可见,在我国唐朝时期,诗歌之所以能形成千汇万状、异采纷呈的传世作品,这和当时的人们重视名句是很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