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描写中的比拟方法——引类取譬

经常见到有些作品描写的对象有的比较抽象,象歌声转瞬即逝,光影动荡不已,很难捉摸。有的比较陌生,象哥德巴赫猜想、股票涨落的规律之类,就是一般人所不知晓的。

人们熟悉的东西可以不写或少写,而抽象的东西、陌生的东西在作品中就不应再以抽象或陌生的面目出现。引类取譬就是比拟的方法,亦即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使陌生的东西借助于人们熟悉的类似物表现出来的方法。如刘鹗的《老残游记》 写白妞说书,情景逼真,那优美的声音如可闻见,采用的就是这种表现方法。

(王小玉)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象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儿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迭,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切,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迭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这种方法为人们所常用,但用好却不容易。有位青年作者写运动场面有这样的比喻:“一百一十公分高栏,象数十道高高的障碍横拦在百米跑道上。”高栏本来就是障碍,跨栏就是跨越障碍的比赛,这样的比喻和古人所批评的“以弹说弹”不是如出一辙吗?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