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狼故事要点及全文翻译
蒲松龄狼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要认清狼的阴险狡诈的本性,对待象狼一样的敌人,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蒲松龄狼是一篇笔记体的文言短篇小说。全文由故事和评论两部分组成。
一、故事部分,情节完整,语言简练生动,主要依靠对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揭示人物面貌和事物本质。这部分按遇狼、避狼、劈狼的情节又分为三层。
第一层(“一屠晚归”至“缀行甚远”),故事的开端——屠户遇狼。一开始的气氛就非常紧张:傍晚归途中,一屠二狼,力量对比悬殊。屠户活计做完,一心念归,狼却“缀行甚远”。狼本性要吃人,所以缀行:对屠户的力量不摸底,所以远远地跟着,不敢靠近。这是狼对屠户的观察和试探,表现了狼的狡猾。相反,屠户却毫无防备。
第二层(“屠惧”至“眈眈相向”),故事的发展——屠户避狼。屠户起初是惧,采取退让对策,不断地把骨头扔给狼,幻想摆脱它们。可是两狼放肆地轮番啃起骨头来,顷刻骨尽,并驱如故。这里,狼利用了屠户的怯懦,由“缀行”进而至于“并驱”,步步紧逼,其贪婪狡猾之态毕露无遗。屠户由惧而守,认识到妥协是不行的,狼要吃人,必须赶紧自卫,所以他背倚积薪,弛担持刀。狼不敢再向前。然而却与屠户“忱比相向”,又一次表明狼的阴险:暂时缓兵,盘算诡计。
第三层(“少时”至“盖以诱敌”),故事的高潮与结局——屠户劈狼。果然,在屠户的持刀相对下,狼竟制造起假象来:“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去得蹊跷,坐得古怪。一个“径”字,现出无意再斗、善罢甘休的神态,坐在面前的狼再不虎视眈眈了,而是眯缝着眼,显出悠闲自在的样子。屠户抓住时机,转守为攻,刀劈一狼。可是一看积薪后,另一只狼正在打洞,“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原来“一狼径去”是声东击西,企图前后夹攻!狼是多么诡计多端,狡黠阴险,然而屠夫也在斗争中提高了警惕,增长了智谋,再毙一狼,取得胜利。
二、评论部分,辛辣地嘲笑了玩弄阴谋、自食其果的恶狼,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