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剧本写作

电影文学剧本写作 电影艺术是以摄影等光、电理化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用蒙太奇方法和技巧在银幕的时空运动中创造形象的综合艺术。它是距今不足百年才出现的新兴艺术。电影文学剧本则是整个电影艺术创作生产的基础和依据。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才问世的。它是以文字为媒介,描述声画结合的银幕形象的文学,要求具有可见性和动作性,能由摄影机和录音机转化为声画体现。这是一种介乎小说和话剧之间的文学体裁,兼有叙事因素和造型因素,以电影特有的镜头表现手段,创造出银幕艺术形象,在合乎银幕展现规范的前提下,既可供读者直接阅读,又可供制片厂拍摄,具有电影和文学的双重特性。它的容量相当于一个中篇小说。它的出现和价值的认定,是电影艺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比较巴金著名的小说《家》 ,和曹禺改编的话剧《家》 ,陈西禾改编的电影《家》,就能一般地了解这三种文学体裁的异同之处。话剧中的舞台提示和小说中的各类描写,往往是观众看不到的,或是一般读者因缺乏兴趣而忽视的,在银幕上,都被安排在情节发展的画面动作之中,甚至用特写镜头给予最大限度的逼真展现。小说中的议论、抒情和心理描写,如果没有画面形象,电影是排斥的。小说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力,电影则更重视观众的直感性。话剧和电影都要求有矛盾冲突,但话剧主要是在舞台空间限制下,由人物之间的语言动作来展示的,观众看到的,始终是舞台框里出现的全景,演员的连续表演。而电影则是在没有限制的空间里,由人物之间的画面动作来展示的,观众看到的是各种变化着的声画组合镜头,是演员局部的、间断的表演。特写镜头和空镜头,更使话剧与电影区别开来。话剧中的大段台词和过于集中的场景,也是电影要冲破的。话剧中的独白和旁白,在电影中则成了角色心声的“画外音”,和第三人称叙述性说明性的“画外音”,而在小说中,则表现为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家》里觉新和瑞珏洞房一段,三种文学体裁,就有三种不同处理。

电影文学剧本的一般写作程序,和其他文学创作大同小异。剧作家在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的基础上,选择题材,提炼主题,编撰故事,安排倩节,设计人物关系,组织矛盾冲突,统一全剧结构规模,写出简繁随人由之的剧本段落提纲,然后正式动笔写作。不同的是全部程序要在电影形艺术特性的规范下进行,要运用电影语言和蒙太奇思维展开艺术构思,要充分注意银幕形象的可视性和可听性。

电影待性,一是综合性。银幕的综合,不同于舞台的综合,胶片和磁带,使电影艺术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声画结合、时空结合所具有的多手段、多方式的表现力。二是以视像性为主与音像性的统一。电影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是活动的画面形象,它表现的对象必须是可见的物质现实,有具体的物理时空。因此,剧本写作必须具有空间视像意识,形成具体的画面,通过人物造型、环境造型和摄影造型,构成完整的银幕形象。三是以取得逼真性为效果与假定性的相统一。电影是一种活动照相,它直接纪录镜头面前的人和事物的形、声、色、光等可视特征的物理运动,排斥一切能被直感觉察的虚假性。因此,非同一性的拍摄对象,一定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使外在真实与内在真实具有高度统一的逼真性。四是“蒙太奇”。“蒙太奇”是构成电影语言最独特的基础,有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之分。“蒙太奇”贯串电影创作的全过程。

写作电影文学剧本就须用蒙太奇思维进行创作构思,在想象中形成连续不断的、结构独特、合乎逻辑、节奏准确的声画组合形象。俗称“过电影”。以镜头的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或相迭形成对照、冲击,表达某种情感、情绪、心理和思想,叫表现“蒙太奇”。它创造运动,创造节奏,也创造思想。如快速蒙太奇表现欢乐、愤怒、暴力和疯狂,缓慢蒙太奇表现厌倦、懒散和失望,异常长的镜头则产生悬念。还有隐喻、象征、对比和心理蒙太奇表现手法。以交待情节、展示事件为目的,建立在镜头之间、场面之间和段落之间的关系上,使电影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种叙述和结构方法,叫叙事“蒙太奇”。按时间顺序来划分,有保持时间连续性的线性“蒙太奇”,有打乱时间顺序的逆向“蒙太奇”,有保持同时性的交替“蒙太奇”,有模糊时间性的平行“蒙太奇”。“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是合乎实际生活中人们观察外界事物的心态和习惯的。电影剧作家要用不断流动的视觉感知去塑造形象,才能使剧本中的文字描写具有鲜明的镜头感。

作为电影艺术最重要特征之一的“蒙太奇”,是区别于其它艺术样式的一种标记, 也是写作电影文学剧本的特殊方法和基本技巧。“蒙太奇”是构成电影语言的基础,而电影语言的基本因素是画面。画面具有现实的一切表象,它的运动和音响,造成了画面的现实感,显示了画面的象征性和现在时的基本特征,和画面的情感性与思想、道德的可理解性这种审美特征。画面构成镜头,镜头展现场面。场面是构成一部电影剧本情节发展过程的基本单位,一般以时间或地点的转换为划分界限。由场面组成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叫段落。段落的划分可使剧本写作取得层次分明的效果。由画面、场面、段落结构成序幕、开端、纠葛、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这样的情节布局,在具体的电影文学剧本里,并不一定有这样的全过程和全套程式。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结构的因素、成分和历史沿革来分类,有传统式结构和非传统式结构。传统式结构也叫戏剧式结构,它吸收了诸多的戏剧因素和手法,特别是借鉴了戏剧的冲突律和结构法则,以矛盾冲突为剧本结构的基础,人物、剧情比较集中,有以对立双方的冲突贯串全剧的,有以一个主要事件,或是一个主要人物,或是一个中心动作贯串全剧的,有强烈的戏剧性悬念,因而容易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它的叙述方式以顺序式为主,是时空顺序式结构之一种。这是一种应用普遍、比较成熟的结构方式,产生过许多世界名片,如《魂断蓝桥》(美国),如《夏伯阳》(苏联),如《红色娘子军》(中国)。非传统式结构,是一个泛称,它包括了1 .小说式结构。这是在传统的戏剧式结构基础上吸收了小说的结构特征和表现手法,使戏剧性与叙事性获得较好的结合。重视场面积累和人物思想情感的细腻描写是其特长。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苏联),如《远山的呼唤》(日本),如《天云山传奇》(中国)。2 .诗式结构。要求电影像抒情诗那样获得联想和想象的最大自由,把电影语言限定为诗的语言,对隐喻、象征、节奏等表现手法特别重视。3 . 散文式结构。不注重戏剧性,以造型手段展示生活事件,组成全剧的各个段落很少因果关系,侧重于表达含义,追求哲理,接近生活的自然形态,富有真情实感,别具一种艺术魅力。这是现代电影作品的基本格局。如《罗马11时》(意大利),如《城南旧事》(中国),如《金色池塘》(美国)。4 .综合式结构。是在对其他结构形式进行取长补短的筛选之后,一种较易被人接受的结构方式,它自然而少人工气,有悬念而不松散,总体结构接近戏剧,人物描写又似小说。如《乱世佳人》(美国),如《白痴》(苏联),如《芙蓉镇》(中国)。主张银幕向生活贴近,向观众靠拢,尊重电影自我,发掘电影的表现潜力,注重造型因素和情结内容等观念,构成了现代电影样式、风格、结构的多样化。如《一个人的遭遇》(苏联),如:《广岛之恋》(法国),如《钟声》(中国)。打破现实时空的自然顺序,将不同时空的场面,按一定的艺术构思交叉衔接,组织情节,推动剧情发展,统泛称时空交叉式结构。

由于电影在时空上的自由,带来了叙述的灵活性,形成了叙述形式的多样性。叙述的方式也可以作为剧本的结构方式。以剧中人物的所见所闻来展现事件和情节的,叫主观式叙述,富有感情色彩。如我国的《红高粱》。有对生活本来面目作客观式叙述的,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临场感,摄影机多取观众的视角组成客观镜头,如同小说中的第三人称写作法。这种客观式的叙述,表现有较多的方便和自由,容易取得客观真实性的效果。如苏联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还有一种主客观交替式叙述,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这种形式,要求主客观交替的时刻一定要让观众看清楚。如美国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还有一种多角度式叙述,即由几个剧中人共同说明一件事或一个人的复合主观式叙述。这种方式长于表现复杂的事件和复杂的性格,富有客观性和真实性。如美国的《公民凯恩》,日本的《 罗生门》。叙述方式中,能够结构全剧的,还有一种主题式联叙,以主题为核心,联接各不相同的故事情节。长处于展现社会生活面较广,能揭示较复杂的矛盾和人物关系,缺点是容易产生头绪过多,人事过繁而影响艺术效果的弊病。作品如美国的《党同伐异》。另一种是道具式串叙,以与人物命运相关的一件道具,使几个独立故事首尾相接,赋予必然的内在联系。如以一套服装串联起五个小故事的美国的《纽约奇谭》,以一次伪造的金币贯串几个小故事的希腊的《伪金币》。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