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岳麓书院》
在岳麓山下一处幽僻的地方,有一座屋宇宏大,样式古朴的建筑物。那院墙上满布着的暗绿色的苔痕;那天井里古根盘缠,老态龙钟的枫树,那门闾上剥落、模糊的字迹,足以说明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有谁知道,这里竟是一千年前,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旧址?!
回首千年历史,这里曾经是何等煊赫,何等荣耀的一所封建大学府!宋真宗御笔题名;著名大师朱熹、张栻亲自主持执事和讲学,“规模壮阔,丹雘炳焕,书声朗朗彻院外”,更有那“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美誉,足见它鼎盛时的宏大规模。昔目还有人将“潇湘”与“洙泗”并称,以它比之于孔丘讲学的“洙泗”二水。
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演变,书院经历了几度大的兴废,屡有改易。如今虽然大致保留了昔年的状貌,但厅堂高舍却因年深月久而逐渐显得苍凉萧索,墙院门户也日益变得额旧残破。使人既有古意森森之感,亦不免有迟暮衰落之慨。当然,书院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却是不可抹煞的。在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中,它比河南嵩阳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和河南应天书院存在的历史都要长远得多,就是和国际上有名的牛津大学、巴黎大学、莫斯科大学相比,它所创建的历史也要悠久得多。在岳麓山少数幸存的古建筑物中,它是极为珍贵的一处。替换值
如今,书院虽未经修整,使原始的状貌更能给人以历史的真实感。书院内宋真宗所题“岳麓书院”一额尚存,朱熹所书“忠孝廉节”四字尚镌于壁。其他如文昌阁,湘水校经堂等旧貌依然。只有从前的御书楼(内有颜真卿,米元章,司马光等名人手书的石刻)改成了湖南大学图书馆。过去书院前的八大佳景如柳塘烟晓、桃坞烘霞、西荷晚香、曲润鸣泉、桐荫别径、碧沼观鱼、花墩坐月、竹林冬翠等,或因年久而荒废,或为新的建筑物所代替。唯有书院正门上的一副对联,堪称古今不朽: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这八个字,过去是,今天仍然是麓山一带文化高度发达的真实写照。早在千余年前,这里就聚集成千的儒林名士,如今,更是荟萃了三湘四水的英才俊杰,除湖南大学以崭新的面貌取代了岳麓书院外,沿岳麓山下,还云集着众多的具有现代规模的高等学府。使岳麓山这一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古名胜之地,成为湘江之滨的一颗明珠。(节自《麓山拾萃》 原载于《散文》1982年第8期 作者:汤延涓)
【散文简析】
这篇散文记述岳麓书院。先介绍书院地点和外貌,说明它经历了一千年的漫长岁月。于是回溯往事,介绍书院在千年前的“煊赫”和“荣耀”,以及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散文接着介绍现在的书院,仍保持“原始的状貌”。并由“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一副对联,联想到如今“荟萃了三湘四水的英才俊杰”,高等学府云集岳麓山周围,仍是“文化高度发达”之地。由古及今,依次描述,层次井然。
从散文的写作可看出,记述名胜古迹,一定要将该处在历史上有意义的事迹简明扼要写出来。这些历史知识的获得,要靠游览时多多询问和记录,有时还要翻阅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