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著书”是什么意思

说出“发愤著书”这句话的是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谓“愤”是指作家意有所郁结,心理上受压迫而不得伸展,怨愤郁结,借著书立说发挥疏通,这样才能恢复心理平衡。“愤”包含了个人怨愤的情绪,同时也显示了穷且益坚的意志,同时它又强调了创作者在逆境中奋起而不消沉的品格,以及极富于批判精神和战斗精神。同时,“发愤著书”也包含“文”与“道”的关系。司马迁认为“发愤著书”的目的是言道,要言圣贤之道,这与我国古代重视“文”与“道”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孔子在《论语》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将“道”置于首位,“文”置于末位,已隐约点明了“文”与“道”不可分割的关系。

发愤著书就其思想而言,无疑继承了诗经诗言志这一特点。有这么一种说法:乱世出英雄。说往往在时事混乱的环境下,才可以逼出来一些改变时代命运的英雄。也就是说人处于困境的时候会调整自己的应对能力,从而发挥出身体的潜能。比如说:拿破仑,朱元璋。相反,若是居安,往往不能思危,闲适舒畅的生活,往往会摧毁人们的主动发掘自我潜能的欲望以及能力。

“发愤”是指一个人身处极端逆境但是志向不被屈服,因为身处苦难却能更加的激扬奋发,司马迁发愤著书,有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忍辱发奋,用坚韧的毅力来完成传世之作。

第二,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歌颂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历史人物。

把个人的不平和愤怒之情,宣泄在对历史人物的褒贬上,讲述古今往事,引人深发,启迪后人更加明智。 至于是快乐出诗人,还是苦难出诗人,古今中外,说法不一。但是,依个人的经验以及切身体验来看,真的是只有在苦难或者心情低落的时候,才能写出来比较好的诗歌或者其他文学作品。作者处于困境之中,忧思郁积,无处发泄,唯有诉诸于文字,才能达成自己的精神状态的平衡。自古而今,经历了诸多人生磨难和精神挫折才终成大作的作家举不胜举。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