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风格理论术语“滋味”

滋味是中国古代写作风格理论术语,见于南朝梁钟嵘的《诗品序》:“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钟嵘认为,文学创作的特点,是“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滋味,是作品审美价值的核心体现。他反对其时玄言诗尚虚谈、意涩奥、“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文风,提出作品不但应内容充实、文辞雅洁,而尤应在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的基础上,创造一种骨气奇高、境远味长的审美情境。具有这种文思深峻、形象生动、语言清丽、意境悠远的艺术风格作品,就是有味之作,就是好作品,也就是他所说“滋味”的具体体现。

为此,他把情兼怨雅、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曹植、潘岳、陆机等人的作品,推为写作艺术的典范。以“味”论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悠久的传统,但钟嵘的“滋味”理论,第一次把“味”这一概念纳入纯文学范畴,这是中国美学思想史上对文学审美价值的一次重要的自觉性认识,他对揭示文学创作的规律,提高创作艺术水平,起有一种突破性的作用,其历史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