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本和曲

院本 戏曲名词。金、元时行院演剧所用的脚本。体裁与宋杂剧相同,演出时用五人,又称“五花爨弄”,五人是末泥、引戏、副末、副净、装孤。是宋杂剧向元杂剧过渡的形式。元陶宗仪《辍耕录•院本名目》:“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国朝,院本杂剧始厘而二之。”明朱权《太和正音谱》:“院本,行院之本也。”行院原指杂剧或院本艺人所居处,亦指演杂剧或院本的艺人。元以后,称宋杂剧为院本,以别于元杂剧;或泛指短剧、杂剧、传奇等。作品都已失传,仅《辍耕录》 载有院本名目七百余种。

韵文文学的一种。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通常多指宋以来的南曲和北曲。金、元入主,给中国的音乐、文学注入了新因素,“胡夷之曲”和“里巷谣歌”在某种程度上融合起来,创造了新声,这就是曲。形式上曲同词相似;风格上词贵含蓄,常用曲折隐喻的手法,曲则多用直陈白描的手法,口气逼真,爽朗明快;语言上,曲更接近民间口语,句法比词复杂多样:乐调上,词是“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曲在曲谱规定范围内有伸缩的自由,可以增减字句,用衬字,韵也可变化;词只注重平仄,曲则要考究四声和音的清浊。曲可分为散曲和剧曲两种;又可分北曲和南曲两体:北曲取黄河流域的声音,起于金而盛于元;南曲取长江流域的声音,兴于南宋而盛于明。

类似文章